(呆若木雞)解說:春秋時,有個人能訓練斗雞。一次,他為齊王訓練斗雞。10天后,齊王問“訓練得怎樣了?”他說:“還不行,別的雞走動或叫喚,它還受到影響?!币恢钡降?0天,他告訴齊王說:“斗雞訓練成功了,它既不驕躁,心神又安定,看上去像一只木頭做的雞。”成語“呆若木雞”就是從這個故事來的?,F(xiàn)在用它形容呆笨,有時比喻人的驚訝發(fā)愣的樣子。(邯鄲學步)解說:傳說古時候,趙國邯鄲人走路的樣子特別好看。北方有個青年人特地趕到邯鄲,來學他們走路。青年人整天中在大街上看別人走路,邊看邊模仿。結果,學了幾個月,把錢花完了,不但沒學會邯鄲人走路的方法,連自己原來走路的步子也忘了,只好爬著回去。成語“邯鄣學步”諷刺那些只會胡亂模仿別人,自己沒主張的人。(坐山觀虎斗)解說:有個叫卞莊子的人看見兩只老虎在吃牛肉,就想拔劍刺殺。旁邊人說:“別急,一會兒它們會打起來的。”果然,不一會兒,兩只老虎為爭奪一塊牛肉打了起來,等一只老虎被咬死,另一只也受了重傷,卞莊子舉劍沖過去,很容易就刺死了那只受重傷的老虎。后來人們就用“坐山觀虎斗”比喻看雙方爭斗等待機會,從中取得好處?!?/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