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革和開放的推動下,我國社會正進行著一場深刻的變革。隨著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的蓬勃發(fā)展,隨著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精神文明建設加緊進行,我國的民族精神獲得了新的解放。一些在長期的自然經濟和半自然經濟的環(huán)境中形成的窒息人們思想的舊觀念,受到了很大沖擊,無論在政治、經濟還是文化科學領域,都出現了許多適應社會進步趨勢的新觀點、新思想。然而,任何新思想、新文化的形成與發(fā)展,都是以舊有思想文化為基礎為前提的。要批判繼承它的一切有積極意義的東西,吸收并改造它的思想文化資料作為新思想文化的營養(yǎng)成分和組成部分,必須對舊有的思想文化進行深入的研究。何者當借鑒?何者當破除?何者當改造吸收?要做到心中有數。對小到某個領域,某個時期和某個方面的既有的思想或文化現象,大到延續(xù)幾千年的傳統(tǒng)的思想文化,都應持這樣的態(tài)度。這就不難理解,為什么在改革與開放的洪流滾滾向前的今天,竟然出現了經久不衰的傳統(tǒng)文化研究熱、評價熱。人們用新的眼光,站在新的高度,重新研究與評價傳統(tǒng)文化。人們在思考著,在爭論著。結論雖不統(tǒng)一,但沒有關系,對傳統(tǒng)文化反思的本身已深化了人們對許多問題的認識,促進了社會歷史文化研究的發(fā)展?!斗鸾涛幕?50問》僅向讀者介紹佛教的一般性的知識。盡可能做到全面、系統(tǒng)。內容包括佛教的基本教義、重要的歷史人物、佛教在中國的傳播概史、以中國為中心的北傳佛教的重要派別、佛教基本典籍、佛教藝術等方面。在表述上盡可能通俗。采用問答體,根據問題難易各條目寫的篇幅長短不一。佛教的專門術語太多,有些很不好懂。雖在敘述中有意回避,但既然介紹的是佛教,難免要運用相當多的佛教術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