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印度佛教的歷史輪廓
佛教最初的背景
幾個基本階段
大乘佛教
密教及佛教的傳播
佛教修行方式的演變
貳 中國佛教的歷史輪廓
佛教在中國發(fā)展的三個階段
禪宗的歷史輪廓
禪宗的哲學特點
禪宗各派:五家七宗
叁 佛教哲學的基本輪廓
宇宙生成論
知識論
人生論
評論
肆 佛教典籍與《壇經》
佛教典籍
《壇經》
胡適對《壇經》作者的質疑
反對胡適的觀點
評論
伍 祖師禪的三個重要人物
西天祖師迦葉
東土初祖菩提達摩
東土得法第一人:慧可
陸 中國禪宗的創(chuàng)立者——六祖慧能
初見弘忍
作偈得法
仁者心動
林麓謝詔
偈對臥輪
大鑒禪師
柒 菏澤宗:神會
拜師慧能
知解宗徒
滑臺大會定是非
禪宗七祖?
捌 南岳系:懷讓
國家法器
曹溪得法
磨磚作鏡
禪宗南岳系
玖 青原系:行思
不落階級
希遷尋師
禪宗青原系
拾 臨濟宗:義玄
老婆心切
逢佛殺佛,逢祖殺祖
四料簡、四照用、四賓主
四喝八棒
麻谷問
拾壹 曹洞宗:本寂
不變異處去
五圓相
不治通身病仍見大慈悲
虛則實、實亦虛
生命鏈的意義
璞玉不雕琢
如井覷牛
拾貳 溈仰宗:慧寂
無相無念
毫毛尖上如何站獅子?
哪頭牛是菩薩?哪頭不是?
不限時空、不著事相
不持戒、不坐禪
拾叁 黃龍派:慧南
再說臺山婆子
回家
黃龍三關
拾肆 楊歧派:?會
著什么急
三腳驢行當何解?
就叫坐具
拾伍 法眼宗:文益
安片石頭在心頭
廢話中的真諦
解鈴須用系鈴人
拾陸 云門宗:文偃
說火不灼口
棒打佛祖
達摩的眼睛
天天都是好日子
云門三句
拾柒 佛性論:成佛的根據(jù)
《壇經》中的佛性論旨趣
佛性論的印度傳統(tǒng)
佛性論在中國的傳播與發(fā)展
中國人對佛性論的貢獻
拾捌 佛性論的社會及哲學意義
兩個故事
隨機應變地啟示佛法
遮蓋佛性之賊
佛性論的社會意義
佛性論與人生哲學
拾玖 解脫論:成佛的途徑及解釋
解脫論的印度傳統(tǒng)及中國傳統(tǒng)
禪宗解脫方法的理論解釋
呵佛罵祖
解脫的直接敘述
悖論性的陳述:正言若反
隱喻
明喻
奇怪的動作
一指禪的哲學啟示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