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有碉樓這種形式的建筑,是一九六七年秋。 當時,我和我的朋友們都不期然而然的成為了所謂的"逍遙派"。每天無所事事,或群聚神聊,做白日夢;或背誦拜倫、海涅、普希金的詩,讀各種中外名著;或聽唱片、學樂器、養(yǎng)熱帶魚、組裝半導體收音機;又或唱著那首遠沒有現(xiàn)在這么著名的蘇格蘭民歌,騎著自行車在北京的城區(qū)郊野四處閑逛:"…··我們曾經終日游蕩,在故鄉(xiāng)的青山上……我們也曾歷盡苦辛,到處奔波流浪……友誼萬歲!友誼萬歲!舉杯痛飲同聲歌唱:友誼地久天長……" 這樣,在香山臥佛寺山門東南,一個后來發(fā)現(xiàn)有曹雪芹寫《紅樓夢》時的舊居名字叫做黃葉的小村子旁,我生平第一次見到了平面呈方形,高三層,通體均由石塊砌成的與電影中日本鬼子的炮樓十分相像并被稱之為碉樓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