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套裝共三冊:美的歷程(銅版彩圖珍藏版);華夏美學(銅版彩圖珍藏版);美學四講(銅版彩圖珍藏版)?!睹赖臍v程》不僅在李澤厚先生的各種著述中,而且在中國美學論著中都是極有價值的一本著作?!睹赖臍v程》從宏觀鳥瞰角度對中國數(shù)千年的藝術、文學作了概括描述和美學把握。提出了諸如原始遠古藝術的"龍飛鳳舞",殷周青銅器藝術的"獰厲的美",先秦理性精神的"儒道互補",楚辭、漢賦、漢畫像石之"浪漫主義","人的覺醒"的魏晉風度,六朝、唐、寧佛像雕塑,宋元山水繪畫以及詩、詞、曲各具審美三品類,明清時期小說、戲曲由浪漫而感傷而現(xiàn)實之變遷等重要觀念,多發(fā)前人之所未發(fā),對于研究中國古代哲學美學思想具有深刻意義。它從文化審美心理學的角度重審了藝術和意識形態(tài)的關系,探索了藝術風格變異的深層原因以及知識分子在社會變遷中的角色類型,并通過對藝術史的研究從人文的角度思考了"人性"問題?!度A夏美學》,是指以儒家思想為主體的中華傳統(tǒng)美學;它的悠久歷史根源在于非酒神型的禮樂傳統(tǒng)之中,它的一些基本觀點、范疇,它所要解決的問題,它所包含的矛盾,早已蘊涵在這個傳統(tǒng)根源里。從而,如何處理社會與自然、情感與形式、藝術與政治、天與人等等的關系,如何理解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成為華夏美學的重心所在。作者漸次論述遠古的禮樂、孔孟的人道、莊生的逍遙、屈子的深情和禪宗的形上追索,得出結論:中國哲學、美學和文藝,以至倫理政治等,都是建基于一種心理主義上,這種心理主義不是某種經驗科學的對象,而是以情感為本體的哲學命題。這個本體,不是上帝,不是道德,不是理智,而是情理相融的人體心理。它既"超越",又內在;既是感性的,又超感性,是為審美的形上學。《美學四講》是作者全面、系統(tǒng)地論述自己美學思想的專著。作者從"自然的人化"的觀念出發(fā),倡"人類學歷史本體論"之說,立宏觀理論體系、結構嚴密,氣魄恢宏,不單回應了現(xiàn)時流行的中外各美學流派,而且從哲學高度,以主體的實踐和積淀,統(tǒng)一社會與自然,探討美與人的本體存在、美感與心理情感的"數(shù)學方程式"、藝術產品與藝術作品、"后現(xiàn)代"等等問題提出美學與人類命運相關連的前景。全書分四部分依次回答四個問題:美學是什么?美是什么?美感是什么?藝術是什么?作者以簡潔有力、極為濃縮的文筆旁征博引,娓娓而談,引領讀者通過仔細閱讀和深入思考而走入金碧輝煌的美學宮殿。本次出版的修訂彩圖版,是作者李澤厚先...[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