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運動和集體行為是西方社會科學界一個長盛不衰的研究領域,長期以來吸引了來自社會學、社會心理學、政治學、人類學和歷史學等學科的大批研究者。本書所收的各篇論文主要反映了80年代中期以來社會學學科內有關社會運動研究的范式變遷:即從占統(tǒng)治地位的功利主義導向的資源動員理論向以意義建構和象征斗爭為主要切入點的社會建構論的轉變。這一范式轉變既得益于社會學家對上述其他學科的最新理論成果(如認知心理學、文化研究和社會史)借鑒,又得益于北美資源動員理論家和歐洲新社會運動理論家之間的相互交流和批評。對于所有對社會運動和集體行為這一研究領域感舉的讀者來說,本書給出了研究社會運動的一個新的理論框架,這一理論框架給予社會運動中的資源動員進程和意義闡釋進程以同等的重要性,在空間軸上顧及到了微觀(個體的)、中觀(網絡或組織的)和宏觀(社會文化的)的分析層次,在時間軸上又涉及了社會運動形成、發(fā)展和哀亡的生命歷程,可以視為社會運動理論發(fā)展史上新的重要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