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耐庵的《水滸傳》創(chuàng)作于元末明初,在我國家喻戶曉,也是享譽世界的經典名著。同《三國演義》一樣,它也是在民間故事和話本、戲曲基礎上創(chuàng)作而成的。《水滸傳》取得了巨大的文學和藝術成就,主題涉及政治、社會和農民戰(zhàn)爭,因而具有深刻的社會意義,自成書以來,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歡迎,成為公認的頂尖名著,被尊為"四大名著"之一,是不可不讀的中國古典小說之一?!端疂G傳》是第一部描寫農民起義的小說,全書圍繞"官逼民反"這一線索展開情節(jié),表現了一群不堪暴政欺壓的"好漢"揭竿而起,聚義水泊梁山,直至接受招安致使起義失敗的全過程。這部小說最閃光的思想在于:它將封建統(tǒng)治者視為"盜賊草寇"的起義農民給予充分肯定,并深刻揭示了農民起義的社會根源:即上至皇帝和高俅這樣的大臣,下至大小官吏的橫行霸道、昏庸無能,致使民不聊生,尖銳的階級矛盾逐漸加深。對一、二十個性格鮮明的英雄人物的成功塑造,是這部小說具有光輝藝術生命的重要因素?!端疂G傳》善于通過人物的行為、語言來揭示復雜的內心世界。這一手法源于話本。因為話本形式特殊,它不允許對人物外貌、內心活動做游離情節(jié)外的過多交待,而要求通過語言、行為、矛盾沖突表現人物的個性?!端疂G傳》不僅繼承,而且進一步發(fā)展了這一手法,使得作品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如林沖抓住高衙內欲打又不敢下拳的瞬間,就包含了他微妙復雜的心理斗爭過程。因為來源于話本,《水滸傳》的語言具有口語化的突出特點。這一特點使得它的語言明快、洗練、生動、準確、富于表現力,并在個性化上取得了很高的藝術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