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緒論
1.1 剩余油研究的目的及意義
1.2 剩余油研究的發(fā)展狀況
1.2.1 微規(guī)模
1.2.2 小規(guī)模
1.2.3 大規(guī)模
1.2.4 宏規(guī)模
2 剩余油分布特征
2.1 影響剩余油分布的地質因素
2.1.1 沉積微相
2.1.2 沉積單元
2.1.3 沉積韻律
2.1.4 滲透率差異
2.1.5 非均質性
2.1.6 儲層孔隙結構
2.1.7 夾層
2.1.8 裂縫
2.1.9 微結構和封閉斷層
2.2 影響剩余油分布的開發(fā)因素
2.2.1 井網影響
2.2.2 其他影響因素
2.3 稠油油藏剩余油分布的影響因素
2.3.1 非均質性影響
2.3.2 開發(fā)井網的影響
2.3.3 汽竄因素
2.3.4 蒸汽吞吐開采方式對剩余油分布的影響
2.3.5 射孔井段的影響
2.4 剩余油的分布特征
2.4.1 國內外對剩余油分布的研究
2.4.2 剩余油的平面分布特征
2.4.3 剩余油層間分布
2.4.4 剩余油層內分布
2.5 剩余油的成因類型
2.5.1 平面剩余油成因類型
2.5.2 垂向剩余油成因類型
3 研究剩余油的地質方法
3.1 應用微型構造研究剩余油
3.1.1 微型構造影響油井生產和剩余油分布的理論依據
3.1.2 微型構造形成剩余油的水動力原因
3.2 砂層沉積微相對剩余油分布的影響
3.2.1 沉積微相的劃分
3.2.2 剩余油分布規(guī)律的研究
3.3 應用儲層流動單元研究剩余油分布
3.3.1 儲層流動單元概念
3.3.2 剩余油飽和度計算
3.3.3 剩余油分布
3.4 根據層序地層學進行剩余油分布預測
3.4.1 高分辨率層序地層格架的建立
3.4.2 依據基準面變化預測儲集層非均質特性
3.4.3 依據精細儲集層格架劃分流體流動單元
3.5 碳酸鹽巖潛山油藏古地貌及剩余油分布關系
3.5.1 受潛山古地貌控制的剩余油類型
3.5.2 潛山內幕構造控制的剩余油類型
3.5.3 儲層裂縫的分布
3.5.4 扎喉的配置關系
3.6 非均質油藏剩余油分布規(guī)律研究
3.6.1 影響剩余油分布的因素分析
3.6.2 剩余油分布類型
3.7 用地質儲量豐度定量描述剩余油的分布
3.7.1 基本原理
3.7.2 該方法的優(yōu)點
3.8 河流相儲集層中剩余油類型和分布規(guī)律
3.8.1 河流相油藏剩余油類型及豐度
3.8.2 剩余油分布規(guī)律
3.9 動態(tài)分析法研究剩余油
3.9.1 資料的收集
3.9.2 資料的篩選和應用
3.9.3 繪制小層剩余油分布圖
4 油藏工程、試井及數值模擬方法
4.1 油藏工程方法
4.1.1 物質平衡法
4.1.2 無量綱注入-采出法
4.2 水驅油藏剩余油分布研究方法
4.2.1 現代試井分析方法
4.2.2 滲飽-水驅曲線法
……
5 室內實驗技術在剩余油研究中的應用
6 剩余油分布研究工藝技術
7 現場應用實例
8 提高剩余油采收率的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