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南地區(qū)語言種類多,但目前有一部分正在走向消亡,如何在這些語言消失之前進行比較全面的描寫記錄,是擺在語言學家面前的重要課題。本書以西南地區(qū)侗臺語族、南亞語系的瀕危語言為研究對象,描寫分析了仡佬、布央、茶洞、布干、戶等語言,并作了一些專題比較研究。 全書共分三章。第一章緒論,論述有關中國瀕危語言研究與保護的理論方法問題,并交代了本書的研究內容、目的和方法。第二章侗臺語言編,是全書的核心部分,重點描寫分析了幾種過去較少刊布語料的仡佬語方言,并就布央語內部、越南恩語與布央語、普標語的地位作了幾個專題比較研究。這一章還初步描寫介紹了新發(fā)現(xiàn)的侗水語支語言茶洞語。第三章南亞語言編,介紹兩種使用人口很少的南亞語言戶語和布干語,并就布干語和侏語進行了初步的比較研究,認為它們是南亞語言中關系最為密切的兩支。書舌刊布相關的仡央語言、茶洞語和南亞語言的詞表,以使這些瀕危語言材料能在更大的范圍傳播、保存,并供學界進一步研究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