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社會科學圖書館學/情報學/檔案學中國古代書籍裝幀

中國古代書籍裝幀

中國古代書籍裝幀

定 價:¥69.00

作 者: 楊永德
出版社: 人民美術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出版

ISBN: 9787102035666 出版時間: 2006-04-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 424 字數:  

內容簡介

 ?。ㄒ唬┙Y繩書《周易-系辭下》云:“上古結繩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書契。”《莊子·且去篋篇》云:“昔者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栗陸氏、驪畜氏、軒轅氏、赫胥氏、尊盧氏、祝融氏、伏羲氏、神農氏,當是時也,民結繩而用之?!边@些話說明在遠古時代,生產力非常低下,采用原始、簡陋的生產工具,先民們?yōu)榱私涣魉枷?、傳遞信息,有過結繩記事的階段。鄭玄在其《周易注》中也云:“古者無文字,結繩為約。事大,大結其繩;事小,小結其繩?!崩疃瘛吨芤准狻芬毒偶乙住分幸苍疲骸肮耪邿o文字,其有約誓之事,事大,大其繩,事小,小其繩,結之多少,隨物眾寡,各執(zhí)以相考,亦足以相治也?!睆墓湃说挠涊d看來,結繩是幫助記憶或是示意記事的方法,同時也是互相制約的手段。當時的先民們?yōu)榱擞涊d某種經驗、傳播某種知識、記錄某個事件,就在繩索上打起許多大小不同的結,打結的方法也不甚相同,事情就這樣被記錄下來。雖然簡單,比單憑記憶要牢靠多了。事實上,許多民族在其自身的發(fā)展史上,都曾有過結繩或類似結繩記事的時期,這大概是人類初期通行的一種進行交流的方法。我國云南的傈僳族、哈尼族、古時的韃靼族、以及臺灣的高山族等,都曾流行過結繩記事或類似結繩記事的方法。圖1-1即為我國傈傈族過去所使用的結繩記事的圖片。“外國如波斯、秘魯,也流行過此法。尤其是秘魯人,據說對結繩非常考究。他們在一條主要繩索上,系上各種不同顏色的細繩,用以記錄不同的事物。如紅繩代表軍隊,黃繩代表黃金,白繩代表白銀,綠繩代表糧食。繩子上再打結,以代表不同的數目。他們打一個單結代表十,兩個單結代表二十;一個雙結代表一百,兩個雙結就代表二百?!保▓D1-2)(李致忠《中國古代書籍史》)秘魯人的結繩方法很完整,比傈僳族的要復雜多了?!敖Y繩的作用在于以一定的繩結和一定的思想聯(lián)系起來,有了‘約定俗成’的作用,所以能夠成為交流思想的工具。結繩可以保存,可以流傳,所以結繩在某種意義上講,就具有了后來書籍的作用,而成為文字發(fā)生的先驅?!保▌x《中國書史簡編》)“……掛上許多直繩,拉來拉去的結起來,網不像網,倒似乎還可以表現較多的意思。我們上古的結繩,恐怕也是如此的罷?!保斞浮肚医橥るs文·門外文談》)從這些話中可以清楚地看到,結繩已經具有了某種書籍的作用,雖然它“不是書契的祖宗”,與文字的產生沒有直接的關系,但是它是示意的,表明一定的內容,為以后文字的產生,從意義上提供了前提。P10-11

作者簡介

  楊永德編審。1945年出生,河北定縣人。1969~畢業(yè)于中央工藝美術學院?,F任中國出版工作者協(xié)會裝幀藝術委員會常務委員兼副秘書長,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魯迅研究會會員。多年從事書籍裝幀設計及藝術理論研究工作,擅長中國山水畫、書法和篆刻,并獲多種獎項及榮譽稱號。主要成果有:《魯迅裝幀系年》(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楊永德山水畫集》、《集字圣教序書寫技法》、《懷素<自敘帖)書寫技法》、《七種小楷的書寫技法》、《行書》(日文翻中文)、《尾花精選6000例》、《兒童學速寫》、《畫蝦技法》等。

圖書目錄

落英繽紛伴書魂 石宗源
序 張守義
立言者與立心者——兼論《中國占代書籍裝幀》的文化底蘊 齊 鵬
說明
緒論
第一章 書籍裝幀的初期形態(tài)
 一 結繩書、契刻書
 二 圖畫文書
 三 陶文書
 四 甲骨文書
 五 金文書
 六 石文書、玉文書
 七 書籍裝幀初期形態(tài)的特點
第二章 書籍裝幀的正規(guī)形態(tài)
 一 簡策書、木牘書
 二 帛書
 三 卷軸裝書
 四 旋風裝書
 五 粘葉裝書、縫繢裝書
 六 書籍裝幀正規(guī)形態(tài)的特點
第三章 書籍裝幀的冊頁形態(tài)
 一 梵笑裝書
 二 經折裝書
 三 蝴蝶裝書
 四 包背裝書
 五 線裝書
 六 書籍裝幀冊頁形態(tài)的特點
第四章 古代書籍裝幀與文化
 一 “天人合一”與書籍的版式.
 二 “天人合一”與書籍的結構
 三 “天人合一”與書籍的裝訂
第五章 古代書籍裝幀與審美文化
 一 古籍里的美學思想
 二 書卷氣
 三 書籍內容和裝幀的文化同一性
第六章 毛筆
 一 毛筆的發(fā)明
 二 毛筆的形制
 三 歷代的毛筆
 四 毛筆與印刷
第七章 墨
 一 墨的發(fā)明
 二 煙墨與石墨
 三 歷代制墨、用墨簡況
 四 印刷用墨
第八章 紙
 一 紙的發(fā)明及蔡倫造紙
 二 已發(fā)現的古代紙
 三 早期的造紙技術
 四 歷代造紙及用紙
第九章 雕版印刷
 一 緒論
 二 雕版印刷術發(fā)明前的準備
 三 雕版印刷術
 四 歷代的雕版印刷
 五 雕版印書的字體
 六 雕版印書的版式
 七 雕版印書的封面
 八 雕版印書的牌記
 九 雕版印書的刻工
 十 雕版的套色印刷
 十一 雕版印刷的中國古代紙幣
第十章 活字印刷
 一 活字印刷的發(fā)明
 二 泥活字印刷的發(fā)展
 三 活字印刷的發(fā)展
第十一章 古籍的捅圖版面
 一 插圖的起源
 二 唐代的插圖版畫
 三 五代的插圖版畫
 四 宋代的插圖版畫
 五 遼金西夏和蒙古的插圖版畫
 六 元代的插圖版畫
 七 明代的插圖版畫
 八 清代的插圖版畫
 九 木版年畫
 十 插圖版畫的藝術特色
第十二章 版本簡述
 一 版本名詞的固定
 二 版本涵義的擴大
 三 版本名稱的區(qū)分
 中國古代書籍裝幀一覽表 楊永德
 古籍書面與現代書封面 楊永德
后記
主要參考書目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stefanvlieg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