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問題經濟學》的第1版和第2版分別發(fā)表于1976和1981年,本書是第3版。新加入的卡洛爾•普羅佩爾與原書的兩位作者朱利安•勒•格蘭德和雷•羅賓遜,對原書內容進行了較大的改動和更新。作者也借此機會把各位同事、學生和書評者對以前版本提出的一些修改和補充建議吸納進來。然而,分析社會問題的基本方法沒有變,即系統(tǒng)地分析社會政策領域經濟組織的各種方法。實際上,現(xiàn)在看來這套方法比這本書剛剛問世時似乎更有意義。原先學術界討論的醫(yī)療、住房和教育等領域的私有化可能性已經在政策日程上占據(jù)了核心地位。由此,本書所采用的方法及其所應用的領域具有很強現(xiàn)實的意義。本書的基本目的是通過研究一系列當代社會問題,向學生介紹一些核心的經濟概念及分析方法。我們有意從許多初級的經濟學教科書所采用的較為抽象的理論方法中走出來,設法寫出一本強調“邊做邊學”的書。一方面提出相關的理論,一方面將其應用于具體的社會問題中。本書以前幾個版本的成功表明這一方法既受歡迎,也很有效。在正文中對所有有關概念和理論都作了解釋,因此,讀者不一定要受過經濟學的訓練。本書還可以作為基礎經濟學教程的一部分,這樣使用,學生可以獲得許多經濟分析的基本技能,同時,又避免了傳統(tǒng)經濟學入門教科書講授的枯燥。另外,本書還可以作為一本補充教材,幫助學生將經濟學分析應用于一系列很有意思的社會問題中,而在介紹性的經濟學教材中往往沒有這些內容。另外,我們的經驗表明,本書不僅對準備專修經濟學的學生有用,對其他學科如社會政策、社會學和政治學的學生也很有用。事實上,任何初嘗經濟學,并要看看這個學科對理解一些當前面臨的緊迫社會問題的人都會對本書有一定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