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觸愛知世博會中國館這個概念大約是在兩年前的一個五月天,因為當我在2000年看到德國漢諾威世博會的有關圖片信息時,心中就有一個愿望,能否有機會參與一下世博會的設計創(chuàng)作,這可以說是一個從事空間藝術設計的人的理想。所以,當耳邊聽到“愛知世博會”中國館征集方案的話語時,即刻引起了我的注意,于是在距最后截稿之前的一星期內,我和我的同道迅速成立了一個創(chuàng)作班子,開始艱難的、激情的、興奮的,還帶有一點迷惘的征程。當時世博會的理念還不像今天這樣被許多人所理解,就算我們設計師也只有一個朦朧的定位和支離破碎的資料??赡苁俏覀児ぷ靼嘧拥膼蹏鵁崆楦袆恿私M委會,使我們充分體現(xiàn)創(chuàng)意水準、制作精良,但與離實際情況和定位相距甚遠的方案進入了第二輪篩選。組委會的杜顏龍先生、王鵬先生也代表組委會參與了第三輪方案的深化和把關,使我們的創(chuàng)意結晶成為中國館的最終實施方案。當然,這也就開始了2003年6月至今長達兩年多的創(chuàng)作實施行動。直到今日才能靜下心來對愛知世博會中國館的創(chuàng)作設計做一個較系統(tǒng)的回顧,權當對這一極具意義的歷程的紀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