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研究德國國際私法從15世紀的“法則區(qū)別說”到21世紀初的發(fā)展歷程,著重探討其理論學說及立法的發(fā)展演變。本書的著眼點在于通過對德國國際私法歷史的介紹和分析,為中國國際私法的進一步發(fā)展提供新的“增長點”,同時為將來中國國際私法立法提供比較和借鑒的“參照系”。中國現(xiàn)代法律制度的建立受到德國法的巨大影響。中國法律,尤其是私法,包括國際私法,從整體上來看應當屬于大陸法系,并偏向于大陸法系中的德國分支。如果將我國的國際私法著作與德國國際私法著作進行比較的話,二者之間的相似之處是驚人的,不僅是在體系結構上,而且反映在具體概念和法律術語上,甚至包括“國際私法”這一名稱上。我國目前正在進行《民法典》的起草工作。我國將來的《民法典》很可能也會采用或大量借 鑒德國法模式。民法如此,作為民法典的施行法的國際私法也應當如此。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與國外的民商事交往必將以更快的速度發(fā)展,國際私法將會擁有更大的用武之地。但是我國國際私法立法尚存在諸多空缺,現(xiàn)有的立法也有許多有待完善之處。中國民法典的編纂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之中,國際私法的法典編纂相信也是不久之后的事。中國國際私法學會長期以來致力于中國國際私法立法的研究,并于1999年出版了《中國國際私法(示范法)》,以期對將來中國的國際私法立法樹立典范。作為法典編纂必要的前期準備工作,加強對外國國際私法立法、理論和實踐的研究實屬當務之急。我國在這方面已經取得了一定成就。然而,盡管我國國際私法受到德國國際私法如此巨大的影響,但是自從新中國成立之后,我國學者對德國國際私法的介紹和研究基本上處于空白狀態(tài)。因此,本書試圖填補這一空白,并希望能對未來的中國國際私法立法起到一定借鑒作用。本書將德國國際私法的發(fā)展劃分為三個階段,即“法則區(qū)別說”時期、“近代國際私法”時期和“當代國際私法”時期?!敖鷩H私法”和“當代國際私法”均屬于現(xiàn)代國際私法。當然,這種劃分也僅是出于研究的方便。本書因此而分為三編,共十二章。第一編為“法則區(qū)別說”時代,包括第一、二、三章。第二編為“近代國際私法”,包括第四、五、六、七、八章。第三編為“當代國際私法”,包括第九至十二章。本書首先介紹15世紀到19世紀中期德國國際私法的歷史發(fā)展。由于在18世紀末19世紀初的大立法時代之前,國際私法主要是一種學說法,因此這一部分的介紹也就依照學者的年代順序進行(第二章)。相對于意大利、法國和荷蘭等國而言,德國的國際私法發(fā)展比較晚。因此為了正確理解德國“法則區(qū)別說”,有必要對在此之前的其他國家國際私法的理論發(fā)展進行介紹(第一章)。直到16世紀,德國才出現(xiàn)了專門研究法律沖突的學者,他們的理論同屬于“法則區(qū)別說”。德國的“法則區(qū)別說”并沒有多少獨創(chuàng)之處,基本上是對意大利、法國和荷蘭學者理論的繼受。但個別學者如赫爾特等,在國際私法史上也具有獨特的地位。赫爾特寫出了世界上第一部沖突法專著。但是,“法則區(qū)別說”是在德國學者手里被終結的,其終結者是薛夫納、魏希特和薩維尼。薛夫納和魏希特是從“法則區(qū)別說”到現(xiàn)代國際私法理論的過渡人物,但他們的理論對后世產生了巨大影響(第三章)。薛夫納首創(chuàng)了“國際私法”這一名稱;而魏希特的理論則開創(chuàng)了國際私法中的“民族主義”路線??上麄兌紱]能建立起新的國際私法理論體系。薩維尼被公認為是現(xiàn)代國際私法理論的創(chuàng)立人。因此,薩維尼的國際私法理論是本書的研究重點(第四章)。薩維尼提出了“法律關系本座說”,實現(xiàn)了國際私法方法論上的革命性轉折,被譽為國際私法史上的“哥白尼革命”。[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