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第一部分 化學實驗(Ⅰ)的基礎知識、基本操作、基本技術、基本原理和方法
第一章 緒論
一、化學實驗(Ⅰ)的目的、要求和內容
?。ㄒ唬┗瘜W實驗(Ⅰ)的目的
?。ǘ┗瘜W實驗(Ⅰ)的要求
?。ㄈ┗瘜W實驗(Ⅰ)的實驗報告格式示例
?。ㄋ模┗瘜W實驗(Ⅰ)的教學內容
二、化學實驗綠色化概述
(一)綠色化學
?。ǘ嶒炐原h(huán)境污染
?。ㄈ┫蜏p少實驗性環(huán)境污染的主要方法
三、參考資料簡介
?。ㄒ唬┗瘜W文獻的分類
?。ǘ﹨⒖紩考笆謨?br /> (三)化學信息資源
第二章 化學實驗(Ⅰ)的基本知識
一、安全及環(huán)保知識
?。ㄒ唬┗瘜W實驗規(guī)則
(二)化學實驗安全守則
?。ㄈ┗瘜W實驗意外事故處理
(四)消防常識
?。ㄎ澹┏R姀U物的環(huán)保處理
?。怏w鋼瓶的使用及注意事項
二、常見玻璃儀器簡介
三、化學試劑、試紙、濾紙和實驗用水
(一)化學試劑的規(guī)格和存放
(二)試紙、濾紙
?。ㄈ嶒炗盟?br /> 第三章 化學實驗(Ⅰ)的基本操作
一、化學實驗(Ⅰ)基本操作訓練綱目
二、常用玻璃儀器及其基本操作
?。ㄒ唬┏R姴Ax器的洗滌和干燥
?。ǘ┏R娙萘績x器的洗滌和使用
三、化學試劑的取用
?。ㄒ唬┕腆w試劑的取用
(二)液體試劑的取用
?。ㄈ┝客玻ū┑氖褂?br /> 四、稱量
?。ㄒ唬┩斜P天平
?。ǘ┡ちμ炱?br /> (三)普通化學天平
?。ㄋ模╇姽馓炱?br /> ?。ㄎ澹╇娮犹炱?br /> ?。┰嚇拥姆Q取方法
五、加熱和冷卻
(一)加熱裝置及使用
?。ǘ┘訜岵僮?br /> ?。ㄈ├鋮s
六、干燥
?。ㄒ唬┪镔|的干燥和常見干燥劑
?。ǘ└稍锲鞯氖褂?br /> 七、固液分離
?。ㄒ唬﹥A析法
(二)過濾法
八、溶解、蒸發(fā)、濃縮、結晶、重結晶
?。ㄒ唬┕腆w的溶解
?。ǘ┱舭l(fā)、濃縮
(三)結晶、重結晶
九、試管反應及試紙的使用
?。ㄒ唬┰嚬芊磻?br /> (二)試紙的使用
十、氣體的發(fā)生、收集和干燥
?。ㄒ唬怏w的發(fā)生
(二)氣體的收集
?。ㄈ怏w的干燥
十一、定性分析基本操作技能
?。ㄒ唬o機定性分析常用儀器的準備
?。ǘ┏恋淼姆蛛x和洗滌
?。ㄈc滴反應
?。ㄋ模┭嫔磻?br /> (五)氣室反應
?。┳茻?br /> 十二、定量分析基本操作
?。ㄒ唬┲亓糠治龌静僮?br /> (二)滴定分析基本操作
第四章 化學實驗(Ⅰ)的基本技術
一、溫度的測量與控制
?。ㄒ唬貥撕统S脺囟扔?br /> ?。ǘ┧y-玻璃溫度計測溫技術
?。ㄈ┖銣夭鄣陌惭b及溫控技術
二、溶液的電導和電導率的測量
?。ㄒ唬╇妼x和電導率儀
(二)測量原理和技術要點
?。ㄈ﹥x器的維護
三、溶液酸度的測量
(一)pH計
?。ǘy量原理和技術要點
四、溶液吸光度的測量
?。ㄒ唬?22S紫外分光光度計
?。ǘy量原理及操作技術要點
(三)儀器的維護
?。ㄋ模┏R姽收献R別及處理
五、折射率的測量
?。ㄒ唬┱凵渎?br /> ?。ǘ┌⒇愓凵鋬x
?。ㄈ┌⒇愓凵鋬x的使用方法
六、表面張力的測量
?。ㄒ唬┍砻鎻埩?br /> ?。ǘ┳畲髿馀輭毫Ψy定液體表面張力的原理和方法
七、粘度的測量
?。ㄒ唬┱扯?br /> ?。ǘ┟毠芊y定流體粘度的原理和方法
八、納氏比色管和目視比色
第五章 化學實驗(Ⅰ)的基本原理與方法
一、誤差理論和有效數(shù)字
?。ㄒ唬┱`差的分類與減免
?。ǘ蚀_度和精密度
?。ㄈ┓治鰯?shù)據(jù)的處理
二、實驗結果的表示方法
?。ㄒ唬┝斜矸?br /> (二)作圖法
?。ㄈ?shù)學方程法
三、無機物制備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ㄒ唬┲苽渎肪€設計的依據(jù)
(二)常規(guī)制備方法簡介
四、無機定性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一)鑒定反應的特點和反應條件
?。ǘ╄b定反應的靈敏度和選擇性
?。ㄈ┛瞻自囼灪蛯φ赵囼?br /> (四)分別分析和系統(tǒng)分析
?。ㄎ澹┏R婈庪x子的一般性質及鑒定反應
?。┏R婈栯x子的一般性質及鑒定反應
五、常量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一)滴定分析
?。ǘ┲亓糠治?br /> 六、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的設計原理與基本方法
第二部分 化學實驗(Ⅰ)的實驗內容
第六章 基礎性實驗
概述
實驗一 化學實驗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操作練習
實驗二 稀溶液的依數(shù)性
實驗三 電解質溶液
實驗四 從廢定影液中回收銀
實驗五 藥用NaCl的制備及雜質限度檢查
實驗六 氧化還原反應及配合物的性質
實驗七 滴定分析基本操作練習
實驗八 NaOH標準溶液(0.1mol/L)的配制與標定
實驗九 HCl標準溶液(0.1mol/L)的配制與標定
實驗十 AgNO3標準溶液(0.1mol/L)的配制與標定
實驗十一 EDTA標準溶液(0.05mol/L)的配制與標定
實驗十二 Na2S2O3標準溶液(0.1mol/L)的配制與標定
實驗十三 I2標準溶液(0.05 mol/L)的配制與標定
實驗十四 HClO4標準溶液(0.1mol/L)的配制標定
第七章 技能性實驗
概述
實驗十五 藥用氫氧化鈉的含量測定
實驗十六 氯化銨的含量測定
實驗十七 氯化鈣注射液的含量測定
實驗十八 維生素C的含量測定(直接碘量法)
實驗十九 葡萄糖的含量測定(間接碘量法)
實驗二十 鹽酸麻黃堿的含量測定
實驗二十一 藥用硫酸亞鐵的電位滴定
實驗二十二 永停滴定法測定硫代硫酸鈉溶液的濃度
實驗二十三 永停滴定法測定磺胺嘧啶的含量
實驗二十四 卡爾費休法測定水分(永停滴定法)
實驗二十五 分光光度法測[Cr(H2O)6]3+和[CrEDTA]?的晶體場分裂能
實驗二十六 分光光度法測微量鐵和鄰菲咯啉合鐵(II)配離子的穩(wěn)定常數(shù)
實驗二十七 弱酸電離度和電離常數(shù)的測定
實驗二十八 難溶電解質溶度積常數(shù)的測定
實驗二十九 銀氨配離子配位數(shù)和穩(wěn)定常數(shù)的測定
實驗三十 水的總硬度及其Ca2+、Mg2+離子的含量的測定
實驗三十一 重要非金屬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質
實驗三十二 常見金屬元素重要化合物的性質
實驗三十三 溶解熱的測定
實驗三十四 電導法測定磺胺嘧啶的解離常數(shù)
實驗三十五 電動勢法測化學反應的熱力學函數(shù)
實驗三十六 二組分完全互溶系統(tǒng)的氣-液平衡相圖
實驗三十七 一級反應速率常數(shù)及活化能的測定
實驗三十八 液體表面張力的測定
實驗三十九 粘度法測定高聚物的粘均摩爾質量
實驗四十 差熱分析法測定五水硫酸銅的熱穩(wěn)定性(計算機模擬實驗)
第八章 綜合性、設計性實驗
概述
實驗四十一 陰離子混合溶液的分析
實驗四十二 陽離子混合溶液的分析
實驗四十三 未知陽離子混合溶液的分析
實驗四十四 含鋅藥物的制備、組成測定、表征及含量測定
實驗四十五 廢干電池的綜合回收利用
實驗四十六 蛋殼中鈣、鎂含量的測定
實驗四十七 頭發(fā)中鉛含量的測定
實驗四十八 膠體的制備及其性質
實驗四十九 環(huán)境友好產品-過氧化鈣的制備及含量測定
實驗五十 亞硫酸(亞硫酸根)(五氨合鈷(III)的制備及取代反應速率常數(shù)的測定
實驗五十一 葉綠素的萃取、分離及測定
實驗五十二 三草酸合鐵(III)酸鉀的制備及其光化反應動力學研究
實驗五十三 硫酸亞鐵銨的制備及質量分析(英文)
實驗五十四 甘氨酸合銅(II)的制備及組成分析(英文)
實驗五十五 反式氯化二氯(二(乙二胺)合鈷(III)的制備及水解動力學研究(英文)
實驗五十六 紫外分光光度法測定鹽酸小檗堿原料藥的含量
實驗五十七 電位滴定法與酸堿滴定法測定酮洛芬的含量
實驗五十八 三種葡萄糖酸鈣含量測定方法比較
實驗五十九 NaH2PO4和Na2HPO4混合物中各組分含量的測定
實驗六十 氯地眼藥水中氯霉素和地塞米松的含量測定
第三部分 附錄
一、相對原子質量表(1995年國際原子量)
二、物理化學常數(shù)
三、單位換算表
四、不同溫度時水的蒸氣壓
五、不同溫度時水的密度
六、不同溫度時水的表面張力
七、不同溫度時水的粘度
八、不同溫度時水的折射率
九、常見弱酸、弱堿的解離常數(shù)
十、弱酸及其共軛堿在水中的解離常數(shù)
十一、常見難溶電解質的溶度積常數(shù)
十二、常見配合物的累積穩(wěn)定常數(shù)
十三、標準電極電勢表
十四、常用緩沖溶液
十五、常用酸堿指示劑
十六、常用氧化還原指示劑
十七、常用金屬離子指示劑
十八、EDTA在各種pH值時的酸效應系數(shù)
十九、常見陰離子的鑒定反應
二十、常見陽離子的鑒定反應
二十一、常見陽離子與某些試劑作用時的反應現(xiàn)象
二十二、常見鹽類溶解性表
(Ⅱ)
第一部分 基本知識、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
第一章 基本知識
一、實驗室的安全
?。ㄒ唬┯袡C化學實驗規(guī)則
?。ǘ嶒炇业陌踩貏t
二、有機化學實驗常用玻璃儀器和設備
?。ㄒ唬┏S貌Ax器
(二)金屬工具
?。ㄈ┲饕妼W器設備
三、有機化學反應的標準裝置
?。ㄒ唬┗亓餮b置
?。ǘ┱麴s裝置
(三)氣體吸收裝置
?。ㄋ模嚢柩b置
四、玻璃儀器的保養(yǎng)、清洗、干燥和裝配
?。ㄒ唬┎Ax器的保養(yǎng)
?。ǘ┎Ax器的清洗
?。ㄈ﹥x器的干燥
?。ㄋ模﹥x器的裝配
五、實驗產率的計算
六、實驗預習、記錄和實驗報告
(一)實驗預習
?。ǘ嶒炗涗洝?br /> (三)計算產率及討論
?。ㄋ模嶒瀳蟾妗?br /> 七、有機化學實驗常用工具書和參考書
?。ㄒ唬┕ぞ邥?br /> (二)有機化學實驗參考書
第二章 有機化學實驗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
一、塞子的配置、打孔和簡單玻璃工操作
?。ㄒ唬┤拥呐渲煤痛蚩?br /> (二)簡單玻璃工操作
二、加熱和冷卻
?。ㄒ唬┘訜?br /> (二)冷卻
三、攪拌與攪拌器
四、干燥和干燥劑
?。ㄒ唬┮后w有機化合物的干燥
(二)固體有機化合物干燥
五、蒸餾和沸點測定
?。ㄒ唬┗驹?br /> (二)蒸餾裝置和安裝
?。ㄈ┱麴s操作
(四)微量法沸點測定
六、簡單分餾
(一)分餾原理
?。ǘ┖唵畏逐s裝置和操作方法
七、水蒸氣蒸餾
?。ㄒ唬┗驹?br /> (二)水蒸氣蒸餾裝置和操作
八、減壓蒸餾
?。ㄒ唬┗驹?br /> (二)減壓蒸餾的裝置
?。ㄈp壓蒸餾操作
九、重結晶及過濾
?。ㄒ唬┗驹?br /> ?。ǘ嶒灢襟E及操作
十、萃取
?。ㄒ唬┗驹?br /> ?。ǘ┎僮鞣椒?br /> 十一、升華
?。ㄒ唬┗A原理
?。ǘ┥A操作
十二、熔點測定及溫度計校正
?。ㄒ唬┗驹?br /> (二)熔點測定的方法
?。ㄈ囟扔嫷男U?br /> 十三、折光率的測定
?。ㄒ唬┱凵渎?br /> (二)阿貝折射儀的結構
?。ㄈ┌⒇愓酃鈨x的使用與保養(yǎng)
十四、比旋光度的測定
(一)旋光儀的結構和基本原理
?。ǘ┬鈨x的操作方法
十五、溶劑的基本知識
?。ㄒ唬┤芙猬F(xiàn)象
(二)溶液濃度的表示方法
?。ㄈ┤軇┑姆诸?br /> (四)化學反應時溶劑的選擇
十六、色譜分離技術簡介
(一)概述
?。ǘ┗绢愋蜕V法的分離機制
?。ㄈ┓峙湎禂?shù)與保留行為的關系
?。ㄋ模┙浀渲V法
?。ㄎ澹庀嗌V法
(六)高效液相色譜法
十七、光譜分析簡介
?。ㄒ唬┘t外光譜
(二)核磁共振氫譜
?。ㄈ┖舜殴舱裉甲V
?。ㄋ模┵|譜
第二部分 實驗
第三章 基礎性實驗
實驗一 蒸餾和沸點測定(常量法)
實驗二 重結晶和過濾
實驗三 熔點的測定
實驗四 有機化合物的元素定性分析
實驗五 旋光度的測定
實驗六 從茶葉中提取咖啡因
第四章 有機化合物官能團的性質試驗
實驗七 烴及鹵烴的性質
實驗八 醇、酚、醚的性質
實驗九 醛、酮的性質
實驗十 羧酸及其衍生物的性質
實驗十一 酰胺及脲的性質
實驗十二 胺類的性質
實驗十三 雜環(huán)化合物的性質
實驗十四 糖類化合物的性質
實驗十五 萜類和甾體的性質
第五章 有機合成反應及有機化合物的制備
一、鹵化反應
實驗十六 溴乙烷的制備
實驗十七 正溴丁烷的制備
實驗十八 溴苯的制備
二、硝化反應
實驗十九 硝基苯的制備
實驗二十 鄰硝基苯酚和對硝基苯酚的制備
實驗二十一 對硝基苯胺的制備
三、傅-克反應
實驗二十二 苯乙酮的制備
實驗二十三 二苯酮的制備
實驗二十四 2,4-二羥基苯乙酮的制備
四、烴基化反應
實驗二十五 苯乙醚的制備
實驗二十六 4-苯基-2-丁酮和止咳酮的制備
實驗二十七 亞芐基乙酰苯及其與溴的加成反應
五、酯化反應
實驗二十八 乙酸丁酯的制備
實驗二十九 肉桂酸乙酯的制備
六、?;磻?br /> 實驗三十 乙酰苯胺退熱冰的制備
實驗三十一 N-乙酰甘氨酸的制備
七、重氮化反應
實驗三十二 對氯甲苯的制備
實驗三十三 甲基紅的制備
八、氧化反應
實驗三十五 環(huán)己酮的制備
實驗三十四 對硝基苯甲酸的制備
九、還原反應
實驗三十六 苯胺的制備
實驗三十七 冰片和異冰片的制備
十、催化氫化
實驗三十八 氫化桂皮酸的制備
十一、康尼查羅(Cannizzaro)反應
實驗三十九 呋喃甲醇和呋喃甲酸的制備
十二、伯琴(Perkin)反應
實驗四十 肉桂酸的制備
十三、酯縮合反應
實驗四十一 乙酰乙酸乙酯的制備
十四、狄爾斯-阿爾德(Diels-Alder)反應
實驗四十二 9,10-二氫蒽-9,10-乙內橋-11,12-二甲酸酐的制備
實驗四十三 7-內氧橋-雙環(huán)[2.2.1]-5-庚烯-2,3-二甲酸酐的制備
十五、相轉移催化反應
實驗四十四 dl-扁桃酸(α-羥基苯乙酸)的制備
EXPERIMENT 45 DEHYDRATION OF CYCLOHEXANOL
EXPERIMENT 46 SYNTHESIS OF 7,7- DICHLOROBICYCLO [4.1.0] HEPTANE
第六章 天然有效成分的提取、分離及鑒定
實驗四十七 漢防己生物堿的提取、分離、鑒定及漢肌松的制備
實驗四十八 虎杖中游離蒽醌的提取、分離及鑒定
實驗四十九 蘆丁的提取與鑒定
實驗五十 香豆精類、皂甙類、強心甙類及鞣質類成分的鑒識反應
實驗五十一 天然藥物化學成分預試驗
第七章 合成藥物的制備
實驗五十二 乙酰水楊酸(阿司匹林)的制備
實驗五十三 對乙酰氨基酚(撲熱息痛)的制備
實驗五十四 貝諾酯的制備
實驗五十五 苯巴比妥的制備
實驗五十六 鹽酸苯海索(安坦)的制備
實驗五十七 氯霉素的制備
實驗五十八 對氨基水楊酸鈉的制備
實驗五十九 維生素K3的制備
實驗六十 鹽酸普魯卡因的制備
實驗六十一 諾氟沙星的制備
實驗六十二 氫溴酸西酞普蘭的制備
實驗六十三 馬來酸替加色羅的制備
第三部分 附錄
附錄一 常用元素原子量表
附錄二 化學試劑純度的分級
附錄三 常用有機溶劑的純化
附錄四 常用有機試劑的配制
附錄五 常用試劑和輔助試劑
附錄六 乙醇水溶液的濃度與密度
附錄七 常用酸堿溶液的配制
附錄八 常用酸堿溶液密度及百分比組成
附錄九 常用有機溶劑沸點、密度表
附錄十 水的蒸氣壓力表(0~100℃)
附錄十一 常用試劑的恒沸混合物百分組成
附錄十二 常用的干燥劑
附錄十三 幾種薄層的制備
附錄十四 氧化鋁和硅膠的活度測定
附錄十五 磷酸氫二鈉-檸檬酸緩沖液配制
附錄十六 硼酸緩沖液
附錄十七 各類成分的鑒別反應及試劑配制
附錄十八 mmHg和kPa(千帕)換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