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序言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整理編纂拙著,以全集的方式出版,俾便于使用參考,易于保存,謹對出版社各位同仁的協(xié)助和辛勞,表示最誠摯的謝意。本全集前八卷“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完成于一九七五年至一九九二年,乃筆者任教于臺灣大學法律系教學研究的心得。此段期間是臺灣民法發(fā)展的關鍵時期,作者應用法學方法,針對重要的裁判,分析檢討其理由構成,并就個別具體案件發(fā)掘闡釋其所蘊含的法律原則,建構其理論體系。這八冊著作在某種程度反映了民法為因應社會經濟變遷所面臨的問題,如何解釋適用法律,填補漏洞,創(chuàng)設新制度而成長的過程,記錄著民法的理論發(fā)展史?!懊穹ㄋ季S與實例研究”,旨在建立民法上請示權基礎的理論架構,具實用法學方法論的意義。請示權基礎的思考方法已廣為法學界及實務所采用,有助于更有系統(tǒng)、有步驟地學習民法,應可增進論證的嚴謹、透明,更客觀的檢驗法律解釋適用的合理性。“民法概要”刊行于二○○二年,主要是為學習民法者提供基本教材,兼作初學入門及綜合復習之用。本書簡明扼要地說明民法的價值理念,介紹民法的重要制度,并提供若干統(tǒng)計資料,使讀者能較完整地了解民法與社會生活的關系,培養(yǎng)法律思維及論證的能力。“民法總則”、“債法總論”與“民法物權”諸書則在論述民法的內容,說明其解釋適用的爭議,并探究其發(fā)展趨勢。其中債編總論具專門著作的性質,尤其是“不當得利”,以類型化理論重新檢視、綜合評釋數以百計的案例,兼具教科書及案例法的功能,乃寫作方法上為新的嘗試?!扒謾嘈袨榉ā标P于特殊侵權行為部分,尚待補充?!皳p害賠償”為民法的核心問題,正在積極整理稿件中,最大的愿望是撰寫一部關于臺灣民法與社會變遷的著作,希能早日完成。民法全集的內容和體裁雖有不同,其所共同的是,致力于結合理論與實務,采請求權基礎的思考方法,以實例突顯問題爭點,運用比較法探究各種規(guī)范模式,作為解釋適用的參考。多年從事民法學的研究,使我更深刻的體認,民法系以人為本位,根基于自由平等的理論,保障人的價值和尊嚴。為民法而努力,乃為人的自由、平等、價值和尊嚴而奮斗。三十年的寫作生涯是個漫長和艱難的過程,承蒙師長、同事、同學以及讀者的鼓勵和支持,衷心銘感。最要感謝的是家人的愛心和寬容,尤其是得蒙 神的保佑和恩典,使我能在平安喜樂中持續(xù)不斷的學習和工作。二○○三年六月二日 六十五歲生日序于臺北侵權行為法一書預定分為三冊,陸續(xù)刊行。第一冊在于闡釋侵權行為的基本理論;分析討論民法第一八四條規(guī)定的一般侵權行為、侵權行為法的基本概念、體系構造與思考方法。其中關于侵權行為法上的公平正義與經濟效率,以及德國法上的Verkehrspflicht 如何納入臺灣侵權行為法的體系,俟于再版時再為補充。第二冊將以特殊侵權行為作為重點,分析檢討共同侵權行為、雇用人責任、勞動災害、汽車事故、公害、產品責任及服務責任等重要侵權行為類型,并探究歸現狀拔幟易幟上過失責任到危險責任的變遷。第三冊旨在研究如何在侵權行為法、無過失補償及社會保障制度上建立一個公平、有效率的意外事故人身損害賠償、補償的體系。希望本書的刊行對臺灣民法學的研究方法和發(fā)展能有一些貢獻。本書于一九九八年九月初版刊行,值此四刷,特增補一九九九年四月二日通過,將于二○○○年五月五日施行的民法債編部分修正相關條文,并增列“最高法院”判決及論文資料。第一本書發(fā)行之后,即告落伍,俟諸他日,再作全面修訂。謹再對讀者的鼓勵,表示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