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里米·里夫金教授分析了“美國夢”在今日的表現(xiàn)——盡管它一度是世界所欽羨的理想,如今卻因過度關注個人的物質獲取而無法適應一個日益風險化、多樣化和互相依靠的世界。 由此,杰里米·里夫金教授提出了“歐洲夢”創(chuàng)造嶄新歷史的觀點。他認為,美國夢強調經濟增長、個人財富的積累和獨立自主。新的歐洲夢則更加關注可持續(xù)發(fā)展、生活質量和相互依賴。美國夢效忠于工作倫理,強調“ 活著為了工作”;歐洲夢更加協(xié)調于閑適和深度游戲,主張“工作為了生活 ”。美國夢是融合性的,成功可歸因于切斷了同舊有文化之間的紐帶,在美國大熔爐里成為自由的行動者;相反地,歐洲夢卻基于保存原有文化身份、在多元文化的世界上生存。在必要情況下,美國人更樂意在世界范圍內采用軍事力量,來保護關鍵的自身利益。歐洲人卻不太愿意使用武力,而更傾向于用外交、經濟支持及援助來避免沖突。美國夢是深深個人化的,極少關注人類的其余。歐洲夢的本性卻更加包容整體化,因此也更關心全球的福祉。 在作者看來,歐洲夢既能夠將個人從西方意識形態(tài)的舊軛下解放出來,同時又能夠將人類與一個新的共享的故事相連。這是一個帶領我們超越現(xiàn)代性和后現(xiàn)代性、進入全球時代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