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北的菜吃過多次。總的感覺是清鮮、爽口,雖然看起來有些粗,有些土,但作為核心部分的菜味還是不錯的。至于淮安的鱔肴,揚州的干絲,東臺的魚湯面,更是遠近聞名的名饌佳點,別處是無法與之匹敵的。當年周恩來總理有一次在北京飯店招待外賓,席上有一道揚州獅子頭,宴畢,周總理還特地興致勃勃地對大師傅說,制作揚州獅子頭的關鍵是在肉糜中要放荸薺末,這樣吃起來就更松嫩爽口,更有特色。這次到宿遷開會,有機會重逢蘇北萊。幾天下來,覺得蘇北萊固有的家常風味依舊,同時又引進了一些賓館菜,但賓館菜到處都有,而且大體雷同,吃后不會留下什么印象,倒是原汁原味的本地菜,別處所無,容易留在心上。因此在幾天的進餐中,感到宴會萊很注重檔次,卻反不如簡簡單單的便飯菜來得吸引人。便飯菜中有一道獅子頭,印象尤深。那天中午不喝酒,盛上白飯,就著幾盆葷菜幾個素菜,一大品鍋的湯,大家吃得津津有味。記得那獅子頭盛放在大腰盆里,一個個金黃、渾圓,很有氣勢,起先還以為是無錫油面筋,細看才看出是大肉圓,很是誘人食欲。用湯匙舀到飯碗里,一口下去,競產生出一種特別的震撼,難以想象的松和嫩,滲和著豬肉糜的鮮醇,在遇到牙齒的一剎那迅速地溶化和溢滿了整個口舌,幾乎連咀嚼這一環(huán)節(jié)也簡化掉了。那種滋潤柔滑感,很難形容,反正與江南的獅子頭完全是兩回事。再細看獅子頭里面,晶瑩剔透,仿佛有著過量的肥肉,但口感卻肥而不膩,只覺得奇嫩無比。我毫不費勁地把偌大的一個獅子頭吃了下去,滿滿的一碗飯,早已碗底向天。在這樣的獅子頭伴奏下,連白飯也改變了原來的質地,變得極滑糯潤口。正是妙不可言的味覺享受。以后兩天里,我一直盼著能再次品嘗獅子頭的美味,可是我失望了。獅子頭再也沒有出現在餐桌上。也可能以為這樣的粗菜不夠格,羞于見人,只能在便餐上偶一為之,卻咸了我最大的遺憾。在最后一天的晚宴中,我終于按捺不住,趁同桌都在敬酒干杯,偷偷溜進廚房,專門向廚師討教獅子頭的做法。在我的夸獎下,廚師笑嘻嘻地向我傳授了獅子頭的制作過程。選豬的前腿肉肥瘦各半,斬咸肉末后加清水和調料攪拌上勁,使肉末吃足水分,其中的膠原質相互粘連,這是使之質地嫩滑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再做成一個個大肉圓投入油鍋中炸至外皮金黃結殼。油炸好的獅子頭放在盆中上籠蒸透,使獅子頭中的肥油出盡,而形狀不變,下籠后澆上明鹵即咸。做法不算復雜,但要恰到好處,實屬不易?!?/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