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以往朝代相比,清代衙門具有官署設置上的大衙門化、權力結構上的“寡頭化”、體制運行上的法律化、衙門風氣的卑劣化等四大特點。作者從細節(jié)入手,以地方縣衙門為核心,對清代衙門的概況及實際運行狀況,特別是運行背后的種種隱蔽的潛規(guī)則做了較為深廖的闡釋,揭示出清代衙門的風氣日益卑劣化的制度性根源。為什么清代流傳著“官不修衙”的說法?為什么說“清朝與胥吏共天下”?州縣官是怎樣查辦案件和征稅的?各級衙門間的聯(lián)絡又靠什么?新舊官員交接、衙門的迎來送往需要遵守哪些規(guī)矩?……《清代衙門圖說》將為你一一解答這些問題。該書以清代地方州縣衙門為核心,從衙門概況、衙門中人、衙門事務、衙門規(guī)矩及衙門精神等方面,對清代衙門進行了介紹和解讀。對清代衙門實際運行狀況特別是運行背后的種種隱蔽的潛規(guī)則做了較為深刻的闡釋,揭示出清代衙門風氣日益卑劣化的制度性根源。該書附有近百幅相關圖片,注意圖與文的有機結合,利于讀者從直觀上了解和認識清代衙門的概貌和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