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西周玉器據《周禮·考工記》記載,周王室已專設玉作和管理琢制玉器的玉人。因此,西周玉器在工藝和形式上都有了新的發(fā)展。早在20世紀30年代,西周玉器就有較多發(fā)現(xiàn)。如河南??h辛村出土玉匕、戈、璧、馬蹄形器、塊、鞣、璇璣和玉鹿、蟬、蠶、龍、牛、兔、鳥、魚等八十件。20世紀50—90年代河南三門峽上村嶺虢國墓地大量玉器的出土,是此期最重要的發(fā)現(xiàn)之一。共出玉石器近三千件,絕大部分為新疆和田玉。墓葬中的玉器大多蓋滿墓主全身。除虢季、虢仲等墓為規(guī)格最高的國君墓外,其他均為貴族墓。在1990年發(fā)掘的虢季墓中,墓主頭上首次出現(xiàn)了仿五官形狀的玉■目,由玉印堂、眉、耳、鼻、胡須、頰、嘴、下頜及附件飾片共五十八件組成。這是當時西周墓葬發(fā)掘中所能見到的結構最完整、形制最規(guī)范、工藝最考究的綴玉螟目。墓主頸項直達腹下的七璜珠管組玉珮,為其生前佩戴之物,屬禮玉,也是高級貴族的身份標志之一。1991年發(fā)掘的虢仲墓出土七百二十四件(組)精美玉器。如圓度規(guī)整、紋飾流暢的抽象變形云龍紋玉璧和饕餮紋玉斧、羊脂白玉鉆等。其中最為精美的當屬仿生動物玉雕。有神秘莫測的玉龍,兇猛咆哮的玉虎,展翅欲飛的玉鷹,活潑可愛的玉兔,俏色圓雕的玉龜(圖一二),造型各異的玉鹿、鼠、牛、蛇、羊、猴、蜘蛛、蜻蜓等。此外,這批出土玉器另有一個特點,就是其中包括了不少前代的發(fā)現(xiàn)。如紅山文化的圓雕豬龍,商代王室刻有銘文的小臣系玉瑗,“王伯”玉管、玉■,“小臣妥見”琮及周初、中期的佳作等。讓人感受到這些君主貴族對傳世古玉的珍愛。1984、1985年,陜西灃西張家坡等西周墓出土玉璜、柄形器、魚、獸面、龍鳳人物飾等。其中一件玉獸面,乳白色,玉質油潤光潔。獸面平頂,兩角卷曲,陰線雕出圓目、鼻、口、巨齒,兩側有卷曲的齒棱,耳墜兩環(huán)。器下端穿兩孔,可銷釘固定。此件人面形器,應與石家河文化玉人面有源流關系。同時它也為正確認識這類玉器的時代和用途提供了新的線索。其他如陜西寶雞茹家莊、竹園溝、紙坊頭及殮國墓地等也多有玉器出土,而寶雞縣陽平鎮(zhèn)高廟村西周墓出土的玉甲片則甚為罕見。P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