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jié) 研究的緣起:關注“三農”背景下的農村基層生活
第二節(jié) 農村非政府公共組織:選題及其意義
第三節(jié) 本書的框架與方法論
第二章 民主與治理:農村非政府公共組織的邏輯
第一節(jié) 基層民主:農村基層政權建設的政治邏輯
第二節(jié) 基于基層民主的農村治理
第三節(jié) 農村非政府公共組織的對應主體及其結構
第四節(jié) 民主與治理的反差:農村非政府公共組織的理論基礎
第三章 現代農村非政府公共組織的興起
第一節(jié) 民國時期:鄉(xiāng)里制度的沿用與發(fā)展
第二節(jié) 改革開放前的農村非政府組織發(fā)展
第三節(jié) 改革開放后:鄉(xiāng)村非政府公共組織的再建
第四節(jié) 農村非政府公共組織產生的制度路徑
第四章 農村非政府公共組織的公共性基礎
第一節(jié) 概說
第二節(jié) 公共產品與農村非政府組織的地位
第三節(jié) 公共利益:農村非政府公共組織實踐的理性基礎
第四節(jié) 公共空間:農村非政府公共組織實踐的社會基礎
第五章 村民自治的困境:農村公共空間的延展
第一節(jié) 村民自治:草根民主與草根治理的變遷
第二節(jié) 農村基層治理的制度變遷:以廣東的村委會組織發(fā)展為例
第三節(jié) 非政府公共組織參與:基層公共權力的視角
第四節(jié) 村民自治與農村基層政治發(fā)展的趨勢
第六章 公共領域:農村非政府公共組織的機制
第一節(jié) 農村公共領域的歷史傳統(tǒng)
第二節(jié) 農村基層公共管理中的公共領域
第三節(jié) 農民自組織與公共領域
第七章 農村基層公共管理中的國家及其行為模式
第一節(jié) 鄉(xiāng)鎮(zhèn)基層政權及其延伸的村委會
第二節(jié) 政府主導與非政府公共組織的自主性
第三節(jié) 政策與制度化:國家的作用模式及其路徑
第八章 農村非政府公共組織的發(fā)展
第一節(jié) 農村非政府公共組織的發(fā)展前景與條件
第二節(jié) 農村基層非政府組織的發(fā)展定位
第三節(jié) 農村非政府組織發(fā)展中的社會資本
第四節(jié) 農村基層非政府公共組織的網絡構建
第九章 結論:超越“國家一社會”范式
第一節(jié) “第三條道路”的特征是什么?
第二節(jié) 國家主導與社會自主的歷史時效性
第三節(jié) 政治主體:農民成為“公民”的前提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