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刑事法譯叢之一,是一部關于犯罪形成研究的理論專著,內容涉及逐級年齡非正式社會控制理論,青少年違法犯罪行為揭秘理論及其后續(xù)研究,數據的重新整理、增補和確認,學校、伙伴和兄弟姐妹的角色,行為的連貫性等,適合法律研究人員參考學習。犯罪是一項緊迫的社會問題,亟待更多的關注。作者兩在過去都曾寫過相關的著作,包括犯罪的毀滅性影響在社會中引起的恐懼感,尤其是涉及到社會穩(wěn)定性的和生活質量方面的內容(Samp-son,1987,1988;Garofalo和Laub,1978;Laub,1983a)。鑒于此種顧慮,作者在本書中提出了一種經驗上的及理論上的框架,用以開辟刑事政策的新思路。關于犯罪的公開討論通常由電視秀、電臺節(jié)目、論壇等來主導。作者認為這些對于討論犯罪成因和解決犯罪問題是不合適的。企圖將對犯罪問題的學習減至僅十秒鐘的說教,這是一種魯莽的想法。而事實上,在過去作者一直被要求這樣做。雖然媒體無法做到,但作者相信大部分市民會通過作者下面的分析理解并意識到犯罪問題的復雜性。有時這些分析也許看起來令人十分氣餒,但它們卻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基礎,通過這個基礎可以窺見犯罪學研究的“大圖”。通過這上基礎,作者期望讓那些關心犯罪問題的人以及那些像作者一樣的人繼續(xù)對此保持樂觀,那就是社會科學研究可以服務于刑事政策的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