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烈俠義傳》在我國算得是一部古老的白話武俠小說。小說分三部分,早出的為《三俠五義》,初刻于光緒五年(1879),隨后的《小五義》、《續(xù)小五義》,刊行于光緒十六年(1890),距今均已過百年。這期間,經先賢的大力推薦并加揄揚,使其在不甚景氣的晚清小說中脫穎而出,在文學史上占了一席之地?!度齻b五義》原名《忠烈俠義傳》,光緒五年(1879年)由北京聚珍堂以活字版推出,封面作者題為“石玉昆述”四字。石太昆,字振之,天津人;因久居北京說唱謀生,被人誤為北京人。他是清道光年間京城內外名聲大噪的說唱藝人。石太昆將此前的各種包公故事傳說,無論是舞臺戲曲,說唱,還是訴諸文字的野史,筆諱疾忌醫(yī)、小說,進行了融會創(chuàng)新,因此他說唱的《包安案》內容十分精彩豐富,情節(jié)曲折生動,加上他不同凡響的說唱藝術,一時風靡京城。宋仁宗年間,河南陳州旱情嚴重,包拯奉皇命到陳州放糧賑災。陳州惡霸龐煜仗著自己是皇親國舅,竟派人刺殺包大人。南俠展昭、錦手鼠白玉堂、老隱士晏子陀等人暗中保護、幫助包大人,使包大人得以刀鍘國舅,除暴安良。隨后,包大人得以刀鍘國舅,除暴安良。隨后,包大人又查清了多年前的皇宮冤案“貍貓換太子”之事,使仁宗與李娘娘母子二人得以團聚。仁宗封南俠展昭為御貓,錦手鼠白玉堂十分不服,故屢屢制造事端,百般刁難南俠,但最終被展昭的大度與真誠及高超武藝所折服,歸順了開封府。此后,南俠、五鼠、北俠歐陽春、黑妖狐智化等眾俠士又舍行忘死協(xié)助欽差顏散剪除欲謀反叛的襄陽王的黨羽,白玉堂不幸命喪銅網陣,但眾英雄最終還是平定了軍山,為最后掃平襄陽王之亂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