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將美軍隨軍牧師制度放在美國這個特定的社會歷史環(huán)境中進行分析,看到它存在的必然性與合理性。對于美國這樣一個建國歷史不長、信教居民又占絕對多數的移民國家來說,借用宗教力量來團結軍隊,提升士氣,無疑是最有利的選擇。如果不了解這個大背景,對于從小生活在宗教影響淡薄、又接受無神論教育的我軍多數官兵來說,雖然會感到這個制度很新鮮,卻很難理解有相當科學文化知識的美軍官兵為什么會聽信“上帝使者”的教育和引導。其次,用大量的文獻和素材,比較全面地介紹了美軍隨軍牧師制度的內容與形式,將這個陌生事物具體化、形象化了。據我所知,這本書之所以花了五年時間才完成,作者工作忙,只能用業(yè)余時間研究是一個原因;但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們克服困難,用了大量時間與精力去搜集翻譯外文資料,翻閱各種書刊,盡量找到權威可靠的依據和真實可信的事例,做到自己首先搞明白了,能夠說清楚一個問題、一個觀點了,才將它寫下來。盡管書中有些內容比較枯燥,但是從比較嚴謹的寫作態(tài)度出發(fā),作者還是將它們保留下來。這樣做,對讀者全面了解真相、思考研究問題是有利的。再次,在如何評價這一制度對美軍的作用、影響和它的局限性,以及對我軍政治工作有什么啟示的問題上,也有比較全面的分析。作者以歷史唯物主義的態(tài)度,既肯定它微觀范圍內在心理引導等方面能夠起到的積極作用,又指出由于它在宏觀上指導理論等方面的根本缺陷,是不可能為美軍推行霸權主義提供充足精神力量的;既指出我軍具有自己的政治優(yōu)勢和特色,必須堅持繼承和發(fā)揚政治工作的優(yōu)良傳統,又指出在方法手段、法規(guī)建設等方面可以借鑒美軍的做法和經驗。當然,在有些具體問題的看法上,作者的觀點不一定能得到讀者的贊同,但作為一種學術觀點,是可以在繼續(xù)探討中不斷完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