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1988年、1995年“中國城鄉(xiāng)居民收入分配”抽樣調查(橫截面數據),本書以實證和規(guī)范兩種方法度量了我國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分配的不平等指標。嘗試以帕雷托分布擬合1995年我國居民收入分配,發(fā)現在相當高的顯著性水平上不能拒絕經驗分布服從帕雷托分布形式,我國家庭收入統計樣本中不同收入等級的人口結構基本合理,樣本可信。以樣本數據計算的收入分配不平等指標比較準確地度量了我國居民實際的收入差別。本書研究了高、中、低收入階層在總體收入分配中的地位及其變化的方向,得出1988年至1995年沒有明顯的證據顯示農村居民收入兩極分化,城鎮(zhèn)居民在排除了收入最低的10%人口后,高、低收入兩極分化;中間收入階層的收入份額減少,財富向高收入者集中;收入者在不同的收入等級之間的流動更加容易。依據1989年至2000年“中國經濟、人口、營養(yǎng)和健康調查”面板數據,本書在國內第一次研究了中國居民的收入流動性問題,發(fā)現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農村人口收入流動性程度最高,90年代初以后城市人口收入流動性大幅提高;人口內部分組中受教育多的家長的家庭有相對穩(wěn)定的高收入;90年代收入的流動性對改善農村居民內部不平等的貢獻越來越小,但對城市和城鎮(zhèn)居民的作用明顯。并利用1988年、1995年“中國城鄉(xiāng)居民收入分配”抽樣調查,研究了城鎮(zhèn)居民的代際收入彈性,發(fā)現1988年至1995年我國城鎮(zhèn)居民收入的代際流動性降低;高收入父母的收入對子女收入的影響遠大于低收入父母,結論是改革和市場化在城鎮(zhèn)為貧窮家庭的子女創(chuàng)造了一些改變命運的機會,但也更加鞏固了富家子弟的地位。改善收入分配、培養(yǎng)中等收入階層和降低收入的代際依賴程度需要進一步開放行業(yè)管制和勞動力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