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法律國際法德國刑法中的客觀歸責研究

德國刑法中的客觀歸責研究

德國刑法中的客觀歸責研究

定 價:¥22.00

作 者: 吳玉梅
出版社: 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刑事法律科學文庫;69
標 簽: 歐洲

ISBN: 9787811096460 出版時間: 2007-03-01 包裝: 平裝
開本: 32開 頁數(shù): 277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在德國刑法中,客觀歸責作為結果向行為并且最終向行為人歸屬的推理體系,溝通了構成要件符合性的判斷與違法性的評價??陀^歸責的推理以生活經(jīng)驗的認識規(guī)律為出發(fā)點,在螺旋式上升的推理過程中由道德性評價走向規(guī)范性評價,最終回歸到規(guī)范對生活的保護目的。德國刑法中的客觀歸責理論以四層次判斷體系,整合了意志歸責與規(guī)范歸責,在層層遞進的分析框架中充分地論證了責任歸屬在客觀意義上的合理性,為刑事責任的追究奠定了客觀主義的基礎,也展示出刑法釋義學在思維推理方面對科學性的追求。對于我國刑法中的因果關系難題而言,德國刑法中的客觀歸責理論不僅具有借鑒的意義,而且也在方法論的層面提供了有益的啟示。

作者簡介

  吳玉梅,1973年10月生,貴州省貴陽市人。1991年至1995年就讀于西南政法大學法律系本科,1995至1998年就職于貴陽晚報社,1998年至2001年在中山大學法學院攻讀刑法學碩士,2003年至2006年在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攻讀刑法學博士。2004年至2005年訪學于德國慕尼黑大學?,F(xiàn)任教于廣州大學法學院。專攻比較刑法學與經(jīng)濟犯罪研究,近年在《中國法學》等刊物發(fā)表相關論文多篇。

圖書目錄

導 論 1
1 問題的提出以及研究意義 1
2 我國的研究狀況與評述 2
3 用語的說明 6
4 研究范圍 7
5 文章的框架結構與創(chuàng)新之處 8
第l章 客觀歸責的理論基礎 10
1.1 客觀歸責的哲學基礎 10
1.1.1 普芬道夫 Pufendorf奠定了歸責理論的
倫理學基石 10
1.1.2 康德 Kant以意志自由作為歸責的根據(jù)
1.1.3 黑格爾 Hegel是現(xiàn)代客觀歸責理論的鼻祖 11
1.2 客觀歸責的刑事法理基礎 13
1.2.1 客觀歸責是責任自負原則的要求 13
1.2.2 客觀歸責的行為論基礎 13
1.3 客觀歸責的規(guī)范結構基礎 15
1.3.1 刑法規(guī)范的結構:關于行為規(guī)范、裁判規(guī)范以及結果規(guī)范 15
1.3.2 結果規(guī)范的邏輯層次 17
1.3.3 結果規(guī)范的功能一一不法性聯(lián)系的規(guī)范基礎
1.4 小 結 20
第2章 客觀歸責的第一支柱:意志歸責 23
2.1 學說發(fā)展. 23
2.1.1 Larenz的客觀意志歸責學說 23
2.1.2 Honig的客觀合目的性 die objektive
zweckhaftigkeit學說 26
2.1.3 Otto的操縱可能性 Steuerbarkeit學說 29
2.1.4 Welzel的目的行為論 32
2.2 對意志歸責學說的評述 35
2.2.1 意志歸責學說的目標 35
2.2.2 作為行為歸責基礎的自由意志:抽象與具體、
主觀與客觀的區(qū)別 36
2.2.3 對于過失和不作為行為中意志自由的理解:
行為的自主決定 38
2.2.4 確立意志歸責的標準:行為的客觀合目的性
2.2.5 客觀合目的性的判斷標準 45
2.2.6 意志歸責的功能及其有限性 48
第3章 客觀歸責的第二支柱:規(guī)范歸責 52
3.1 學說發(fā)展 52
3.1.1 Mtiller奠定了規(guī)范歸責的基礎:禁止風險理論
3.1.2 Engisch的規(guī)范歸責:風險的兩次相當性判斷
3.1.3 Jakobs的規(guī)范歸責:包含在因果關系解釋中的風險實現(xiàn)理論 66
3.1.4 Roxin的風險增高理論 91
3.1.5 Rudolphi的規(guī)范的保護目的學說 103
3.2 對規(guī)范歸責學說的評述 107
3.2.1 學說的總結 107
3.2.2 規(guī)范歸責的目標與功能:兼與意志歸責的比較 109
3.2.3 規(guī)范歸責的模式:比較與選擇 112
第4章 客觀歸責的體系 120
4.1 客觀歸責體系序說 120
4.1.1 客觀歸責的體系性地位、概念及功能 120
4.1.2 客觀歸責與因果理論 125
4.2 客觀歸責的體系:四層次的判斷體系 135
4.2.1 條件關聯(lián):查明因果關系 136
4.2.2 相當性關聯(lián):確定具有刑法意義的事實聯(lián)系 173
4.2.3 風險性關聯(lián):評價事件的義務違反性關聯(lián) 212
4.2.4 保護目的性關聯(lián):評價事件的法益協(xié)調(diào)性關聯(lián) 247
第5章 客觀歸責的研究結論 253
5.1 關于客觀歸責理論的研究結論 253
5.2 關于客觀歸責理論的借鑒性意義 255
5.3 理論的展望與本書的局限 261
參考文獻 262
后 記 274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stefanvlieg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