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松喦(1899~1985), 中國現(xiàn)代中國畫家。1899年 9月11日生于江蘇省宜興縣楊巷鎮(zhèn)湖墅村,1985年9月4日卒于江蘇省南京市。又名松巖、松喦,40年代曾用名喦廬主人。父為晚清秀才,設私塾為業(yè)。錢松喦8歲隨父學習詩、文、書、畫,15歲開始寫生。1918年考入無錫江蘇省立第三師范學校,受胡汀鷺影響,鉆研石濤、石谿、唐寅、沈周畫藝,并接觸西畫技法。1923年畢業(yè),先后在蘇州、無錫等地的中小學及無錫師范學校、無錫美術??茖W校任教。1929年創(chuàng)作《壽者相》、《山水》等參加在上海舉行的第 1次全國美術展覽。1955年任無錫美術協(xié)會主席,開始探索中國畫傳統(tǒng)與現(xiàn)實生活相結合。1957年 6月被聘任江蘇省國畫院畫師,后任院長,同時任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常務理事、美協(xié)江蘇分會名譽主席、中國文聯(lián)委員、第4、5、6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錢松喦重視深入生活,反映時代,不辭年高體弱,先后10余次外出長途旅行寫生。1960年與傅抱石等游豫、陜、川、鄂、湘、粵 6省,后又去皖、魯、粵、贛等省,在飽覽大自然之美的同時,體察新舊社會的變遷。他熱情洋溢地繪寫現(xiàn)實,并在傳統(tǒng)的基礎上大膽創(chuàng)新。他的作品,意境深邃雋永,富有生活情趣;構圖穩(wěn)中求變,筆墨渾厚蒼茫;強烈的時代氣息與民族的傳統(tǒng)特色融為一體。這一時期的代表作有《紅巖》、《常熟田》、《三門峽》、《三峽燈》、《陜北江南》、《榕谷歌聲》、《揚子江上》、《梅園新村》、《黃陵柏》、《黑虎松》、《海角石林》等。1964年在北京舉辦個人畫展,他在推陳出新上取得的優(yōu)異成就,受到廣泛贊譽。晚年多作長城、飛瀑、勁松、名勝,寄寓愛國、愛民和向往美好未來的誠摯情懷。又多憶寫早年故鄉(xiāng)生活之作,如荊溪老屋、太湖、鵝潭、張公洞、善卷洞。此外還創(chuàng)作一批指畫,別具生拙之美。1984年患胃癌動手術以后,仍在南京、宜興舉辦新作展覽。其中《光明萬年》參加第 6屆全國美展,獲榮譽獎。出版有《錢松□畫選》、《錢松喦畫集》、《太湖風光》、《塞上春光》、《錢松喦八旬后指畫集》、《錢松喦近作選》等11冊。理論著作有《硯邊點滴》、《指畫淺談》、《學畫溯童年》、《壯游萬里話丹青》等30余篇(本)。 本書是錢老先生文章的第一次結集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