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者的話
序
第1章 緒論
1.1 生理多樣性
1.2 生理多樣性研究發(fā)展史
1.3 生理學和生態(tài)學的關系
1.4 關于本書
第2章 生長、發(fā)育和衰老
2.1 簡介
2.1.1 個體發(fā)育學研究概況
2.1.2 復制個體
2.2 個體內變異的原因
2.3 由遺傳決定的個體內變異類型
2.3.1 解剖上的復雜性
2.3.2 生理耐受性的變化
2.3.3 小個體是大個體的縮影嗎
2.3.4 形態(tài)發(fā)育必然伴隨生理變異的產生嗎
2.4 生理路徑的環(huán)境限制
2.4.1 環(huán)境適應和馴化
2.4.2 生理特征的誘導
2.4.3 臨界狀態(tài)
2.4.4 生理異時性
2.4.5 疾病和衰老
2.5 行為重要性
2.6 與適合度的關系
2.7 個體獨特性
第3章 種群內比較
3.1 限度變異和非限度變異
3.2 個體間差異頻率分布
3.2.1 限度變異
3.2.2 非限度變異
3.3 實驗室條件下對個體間變異的改變
3.4 野外個體間變異的變化
3.4.1 死亡差異和極端事件
3.4.2 種群持續(xù)性
3.4.3 正常環(huán)境變化、死亡率差異與生理調節(jié)
3.5 個體間變異起因
3.5.1 實驗變異和發(fā)育噪聲
3.5.2 個體境況
3.5.3 遺傳差異
3.6 與適合度的關聯(lián)
3.7 討論和小結
第4章 種群生理變異
4.1 簡介
4.2 種群分異的起因
4.2.1 生物并非總是表里如一
4.2.2 馴化與可逆的非遺傳性分異
4.2.3 不可逆的非遺傳性分異
4.2.4 遺傳性分異
4.2.5 數(shù)量統(tǒng)計差異
4.3 種群相似性類型
4.3.1 環(huán)境條件的相似性與地域適應能力的缺失
4.3.2 基因流動
4.4 種群間變異的空間類型
4.4.1 緯度
4.4.2 海拔高度
4.4.3 深度
4.5 地理范圍
4.5.1 氣候和事件
4.5.2 物種為什么不占有更大的地理區(qū)域
4.5.3 物種逃避氣候對分布區(qū)域的限制嗎
4.6 與適合度的關系
4.7 討論和小結
第5章 物種比較
5.1 簡介
5.2 物種間變異起因
5.2.1 測定和統(tǒng)計
5.2.2 系統(tǒng)發(fā)育相關性
5.2.3 物種生存環(huán)境
5.2.4 遺傳分化
5.2.5 小結
5.3 異速生長
5.4 種間變異空間類型
5.4.1 緯度
5.4.2 海拔高度
5.4.3 深度
5.5 稀有種和常見種
5.6 物種分布和生理變異
5.7 小結
第6章 總結
6.1 普遍性
6.2 等級性
6.3 起因
6.4 類型
6.5 機制
6.6 關鍵問題
6.7 其他相關問題
6.8 結束語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