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官僚制度、單位制度、身份制度的依附性鏈條,人事檔案制度產生于以政治出身為依據(jù)的政治身份等級體系、以城鄉(xiāng)戶籍和所有制為依據(jù)的社會身份等級體系、以平均主義為依據(jù)的單位系統(tǒng)內資源分配等級體系,在計劃經濟體制形態(tài)下對于當時國家安全、人事管理、信用憑據(jù)等方面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但是,隨著市場經濟語境的轉換,剛性的人事檔案政策與極具流動性的時代之間的張力極盡顯現(xiàn),個人與組織之間的非合作博弈既造成了人事檔案的代理危機,也詮釋著人事檔案制度某種程度的信任赤字。人事檔案的功能是充當公民個人信用信息的真實記錄。由此,人事檔案制度從身份走向契約、從管制走向服務勢所必然,契約化、法制化、電子化和社會化已然成為政策轉軌不可或缺的路徑依賴。人事檔案制度的改革已經提上議事日程。作為一項政策工具,人事檔案制度應該是人性化和規(guī)范化并舉的管理媒介,是促進政治文明、社會和諧、個人發(fā)展的信任替代物。該書為國內首部關于人事檔案制度研究的學術性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