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城解讀”的形式是多樣化的。除設立精美花崗巖制作的統(tǒng)一的“解讀牌”之外,被譽為“揚城解讀第一處”的“汶河”就鐫刻在市中心文昌廣場的巨石上,引來無數中外游客駐足。此外還出版《揚州歷史文化叢書》一套,以“名”字為冠的揚州名寺、名園、名山、名水、名橋、名圖、名宅等12冊。揚州的山山水水乃至一磚一石、一房一舍,見證了這座城市的輝煌歷史,見證了揚州在整個中國文化乃至世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影響力,成為激發(fā)揚州不斷前行的力量所在。建筑形態(tài)的意義來源于地方文脈,并解釋著地方文脈。僅靠表層的感覺、感官的體驗來打動人的建筑是過眼炯云,只有深邃與厚重的文化積淀,才能使生命之樹常青?!懊墙庾x”乃至整個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既要全面繼承優(yōu)秀的名城傳統(tǒng)文化,又要吸收來自各方面的文化精華,整合到本土文化中來,使傳統(tǒng)的文化得到升華。在注重融入現代元素的同時,保護和整理城市的歷史文化碎片,串珠成鏈,使城市成為詩意棲居的所在。這樣.不僅為城市文明留下薪火相傳的火種,而且能避免盲目比規(guī)模、建高樓,貪大求洋的“千城一面”的弊病,有效地提升城市內涵和品位,展現城市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