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謹的犯罪學理論始于19世紀后半期的意大利實證主義學派,距今已有了百余年的歷史。在我國,自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犯罪學研究走過了近三十個年頭。應當說,犯罪學知識的傳授,目前在不少院校已經具有了一定的基礎。因此,加強犯罪學教材建設,提升犯罪學教學和研究水平應當是時候了。作為一部兼具知識性和學術性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正是基于這種考慮,在注意保持內容的系統(tǒng)性的同時,著力反映了當代犯罪學發(fā)展的最新趨勢。首先,在犯罪原因論中,引入了“社會反應”的概念,確認在影響犯罪的諸多因素中,傳統(tǒng)上只被視為是控制犯罪的積極因素的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也是促成犯罪的因素之一。同時,在對影響犯罪現象的傳統(tǒng)因素進行分析的基礎上,進一步闡述了犯罪行為生成模式理論。這兩方面內容的引進,不僅使犯罪學的批判理性得以增強,而且構成了從宏觀犯罪現象原因到微觀犯罪行為發(fā)生機制的犯罪解釋論體系,從而進一步提高了犯罪學解釋犯罪的科學性和嚴密性。其次,在犯罪預防論方面,系統(tǒng)地闡述了情境預防理論。在犯罪預防模式上突破了傳統(tǒng)的“社會預防與刑罰預防”的二元模式,確立了社會預防(針對犯罪的深刻誘因)、情境預防(針對實施犯罪的具體條件)和刑罰預防(針對犯罪人的再犯)三位一體的預防對策體系,使預防理論對預防實踐的指導能力得以提升。再次,在犯罪現象論中,基于準確描述犯罪理象的需要,對犯罪現象的測量手段和犯罪現象的分析方法,也予以了較充分的論述。上述特點賦予了本教材較鮮明的時代性和前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