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世紀中葉到20世紀中葉,整整個世紀之中,在一片風雨飄搖的內憂外患之中,在中國歷史上第二次禮崩樂壞的大亂世里,中國的知識分子被拋到社會上,建立起自己的“知識人社會”。他們試圖以自己的知識權力和輿論影響力重建社會重心。這個“知識人社會”是自由的,也是獨立的,但其根基是不牢固的。它一方面失去了與鄉(xiāng)村社會和城市社會的有機聯(lián)系,另一方面與政治的制度性關聯(lián)也是脆弱的。更重要的,無論是學院,還是媒體,都缺乏體制性的保障。近代中國的知識分子,不僅在身份上依然是自由浮動的游士,在心態(tài)上更是沒有安頓下來,總是要依附在某個階級、黨派或社會政治力量身上。近代中國的“知識人社會”是一個奇跡,是座建立在沙灘上的象牙之塔,當戰(zhàn)爭、內亂和革命紛至沓來時,終究倒了。曾經輝煌過,卻沒有熬討舌十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