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自然科學生物科學生物納米技術:來自自然的啟示

生物納米技術:來自自然的啟示

生物納米技術:來自自然的啟示

定 價:¥45.00

作 者: (美)戴維S.古德塞爾;張文熊、張鵬、王文雅、等 譯
出版社: 化學工業(yè)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生物工程學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02594183 出版時間: 2007-07-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 頁數: 272 字數:  

內容簡介

  生物分子充分體現(xiàn)了納米技術的柔性和效用,“來自自然的啟示”可以運用于納米尺度機器的設計。生物納米技術圍繞著結構分子生物學和納米分子技術之間的關聯(lián)展開研究,涉及大量的創(chuàng)新性工作?!渡锛{米技術:來自自然的啟示》是最早闡明生物納米技術原理及應用的著作之一,是作者為該學科繪制的一幅“水彩畫”?!渡锛{米技術:來自自然的啟示》向生物納米技術專業(yè)人士展示了“來自自然的啟示”如何應用到今天的納米技術之中。書中首先論述了細胞中納米機器的特性,接著轉向天然納米機器的結構和功能、以及用于指導納米機器的構建,最后幾章闡述了一些應用以及目前正在開發(fā)的一些激動人心的生物納米技術工具和方法,探討了在不遠的將來就會可行的一些技術。全書體現(xiàn)了下列特色: 闡明了生分大分子的基本結構、納米技術和系統(tǒng)工程原理; 匯集了大量真實世界的例子,如基因工程中的應用等。生命科學、生物技術、生物醫(yī)學、材料工程和制藥工程等領域的高校師生和其他研究人員,閱讀《生物納米技術:來自自然的啟示》以后會發(fā)現(xiàn)這是一本引導你探索生物納米技術奇妙世界的很不錯的作品。

作者簡介

暫缺《生物納米技術:來自自然的啟示》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第1章探索納米技術1
11生物技術和兩周革命3
12從生物技術到生物納米技術3
13什么是生物納米技術5

第2章生物納米機器在活動7
21陌生的生物納米機器世界8
211納米水平可忽略重力和慣性力8
212納米機器的原子粒度9
213熱運動是納米水平上的一種重要作用力9
214生物納米機器需要水環(huán)境10
22現(xiàn)代生物材料11
221大部分天然生物納米機器由蛋白質組成12
222核酸攜帶信息18
223脂質用于細胞基礎結構19
224多糖用于專門的結構功能21
23進化遺產22
231進化對天然生物分子性質的重要限制25
24天然生物納米機器舉例25

第3章生物分子設計和生物技術35
31重組DNA技術36
311利用商業(yè)化酶對DNA進行操作38
312定點突變使基因組發(fā)生特異性改變42
313具有兩種功能的融合蛋白43
32單克隆抗體45
33生物分子結構的測定47
331X射線晶體衍射法對原子結構的分析47
332可以使用核磁共振光譜儀導出原子結構50
333電子顯微鏡表征分子形態(tài)50
334原子力顯微鏡探測生物分子表面53
34制作分子模型54
341應用計算機圖形學觀測生物納米機器54
342利用計算機建模預測生物分子的結構和功能56
343蛋白質折疊問題56
344分子對接模擬(Docking Simulations)預測生物分子間的相互
作用模式58
345計算機輔助分子設計開發(fā)新功能60

第4章生物納米技術的結構原理61
41設計用于特定環(huán)境的天然生物納米機器61
42構建納米機器的分級策略62
43原料:生物分子的結構和穩(wěn)定性64
431由共價鍵連接的原子組成分子66
432在近距離作用的分散力和排斥力67
433氫鍵提供穩(wěn)定性和專一性69
434帶電原子間形成靜電相互作用70
435疏水效應穩(wěn)定水中的生物分子72
44蛋白質的折疊74
441并非所有的蛋白質都采用穩(wěn)定結構74
442球蛋白有分級結構75
443穩(wěn)定的球狀結構需要組合設計策略77
444分子伴侶為折疊提供最理想的環(huán)境79
445剛性可使蛋白質在高溫下更加穩(wěn)定79
446很多蛋白質利用無序性81
45自組裝83
451對稱性允許具有確定大小的穩(wěn)定復合體進行自組裝84
452準對稱用來構建對理想對稱而言過大的組裝體 90
453擁擠的條件促進自組裝92
46自組織93
461脂質自組織形成雙分子層93
462脂質雙分子層是流動的95
463蛋白質可以按照脂質雙分子層的自組織方式設計95
47分子識別97
471分子識別的Crane原則97
472原子數目限制結合部位公差102
48柔性103
481生物分子在各個水平上表現(xiàn)柔性104
482柔性為生物納米機器設計帶來了很大的挑戰(zhàn)106

第5章生物納米技術的功能原理107
51信息驅動的納米裝配107
511核酸攜帶遺傳信息108
512核糖體合成蛋白質111
513信息以緊湊的形式存儲114
52能量學115
521利用載體分子來傳遞化學能115
522專門的小分子捕獲光能118
523蛋白質途徑傳遞單一電子118
524在DNA中已經觀察到電傳導和電荷轉移123
525跨越細胞膜的電化學梯度124
53化學轉化125
531酶降低化學反應熵130
532酶創(chuàng)造一個使過渡態(tài)分子穩(wěn)定的環(huán)境130
533酶借助化學工具完成反應131
54調節(jié)133
541變構運動可調節(jié)蛋白質活性133
542共價修飾調節(jié)蛋白質的作用134
55生物材料138
551亞基的螺旋裝配形成原纖維和細纖絲138
552纖維成分構建微觀基礎結構141
553礦物質與生物材料結合滿足特殊用途144
554彈性蛋白利用無序鏈147
555細胞制造的特殊和普通的黏合劑149
56生物分子馬達151
561以ATP作為動力的直線馬達151
562ATP合成酶和鞭毛馬達是旋轉馬達155
563布朗棘輪校正隨機熱運動161
57跨膜物質運輸163
571鉀通道利用選擇透性163
572ABC轉運蛋白利用“滾翻”機制進行跨膜運輸165
573細菌視紅紫質利用光抽吸質子167
58生物分子傳感169
581嗅覺和味覺檢測特定分子169
582通過監(jiān)測視黃醛中的光敏運動來感測光170
583機械感受器感受跨膜運動170
584細菌通過校正隨機運動感測化學梯度172
59自復制173
591細胞是自發(fā)的自復制體173
592細胞的基本設計由進化過程確定175
510機器態(tài)生物納米技術176
5101肌肉肌原纖維節(jié)177
5102神經179

第6章當今生物納米技術181
61基本能力181
611簡化天然蛋白質181
612從零開始設計蛋白質183
613蛋白質可以由非天然氨基酸構成185
614肽核酸為DNA和RNA提供穩(wěn)定的選擇性187
62今天的納米醫(yī)學188
621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已經產生有效的抗艾滋病藥物190
622免疫毒素是目標細胞的殺手191
623脂質體運輸藥物192
624人造血可以挽救生命193
625基因治療糾正基因缺陷195
626通用醫(yī)學走向個人化醫(yī)學196
63各種水平的自組裝197
631自組裝的DNA支架已經構建197
632環(huán)肽形成納米管199
633融合蛋白自組裝成伸展結構200
634小的有機分子自組裝成大的結構200
635大的物體可以自組裝202
64利用分子馬達204
641ATP合成酶用作旋轉馬達204
642用DNA構建分子機器206
65DNA計算機207
651第一個DNA計算機解決貨郎擔問題209
652用DNA計算機解決可滿足性問題210
653DNA制造圖靈機211
66利用生物學選擇進行分子設計211
661抗體可以轉變成酶212
662利用噬菌體展示庫篩選肽215
663可以選出具有新功能的核酸216
664功能性生物納米機器令人吃驚地普遍存在219
67人造生命220
671通過出芽繁殖人工原細胞220
672自復制分子是一個難以捉摸的目標222
673通過人工光合作用利用脂質體合成ATP223
674只用一個遺傳藍圖構建脊髓灰質炎病毒224
68雜交分子226
681利用DNA構建納米金屬導線226
682利用DNA形成金納米顆粒的規(guī)則聚集227
683機械DNA杠桿228
684利用生物礦化作用229
69生物傳感器230
691抗體廣泛地用作生物傳感器230
692生物傳感器檢測葡萄糖水平來控制糖尿病231
693設計納米孔檢測特定的DNA序列232

第7章生物納米技術的未來235
71生物納米技術的時間表236
72分子納米技術的啟示237
73三個實例研究239
731實例研究一:合成納米管239
732實例研究二:普通納米尺寸的裝配體242
733實例研究三:納米監(jiān)測244
74倫理因素246
741尊重生命247
742潛在的危險247
743最后的思考248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stefanvlieg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