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中的儒教問題:起源、歷史、現狀與趨向
一、起源
二、歷史
三、現狀與趨向
從康有為到陳煥章——從孔教會看儒教在近代中國的發(fā)展
一、近代中國的信仰沖突和儒家的轉折
二、康有為的孔教理論和實踐
三、陳煥章與孔教會的理論建構和實踐發(fā)展
四、孔教國教化及其論爭
中國語境中的儒教與世俗化問題
一、“世俗化”的復雜含義與不同語境
二、儒教、世俗化與中國社會
論儒教的體制化和儒教的改新
一、體制化的儒家
二、儒教之體制化
三、儒教之改新
“天下”概念與世界制度的哲學分析
一、世界仍然是一個非世界
二、天下觀點與世界尺度
三、政治知識論的理由
四、以天下為核心概念的世界政治哲學框架
五、與當代問題的相關性
天下:全球化時代的托古改制
一、明末清初:“亡國”和“亡天下”之惑
二、《大同書》:在“國”籠罩下的康有為的“天下”
三、天下體系:由“國家”向“天下”的回歸
四、余論
建立儒家文化保護區(qū)意味著什么?
一、為什么要建立儒家文化保護區(qū)?
二、儒家文化保護區(qū)如何建立?
三、保護區(qū)是活文化還是死文化?
正德、利用、厚生:從政治合法性到儒學公共性
一、政治合法性:正德、利用、厚生
二、造反與革命:合法性基礎之呈現
三、儒學公共性:建構中華民族的公共交往平臺
“中國本位文化論”之重提與新詮——紀念《中國本位的文化建設宣言》發(fā)表七十周年
一、背景與主張
二、反響與評價
三、批評與褒獎
四、定位與新詮
五、為何與如何
六、結語
注定做不了旁觀者——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的儒學
一、西風勁吹中的奮然挺立
二、一片蕭索與薪火相傳
三、走向復興
四、余論
文化習性·社會整合·儒家的現代性
一、中國文化的關系本位特征及其決定的社會整合方式
二、社會空間的理性化與自治是未來中國社會發(fā)展的重要方向
三、社會空間的理性化與自治需要儒家傳統(tǒng)的支持
四、中國文化的最高理想及未來中華文明的自我定位
“為學”觀念對中國古代政治文化的影響
問題的問題:儒學的現代化如何可能?
一、儒學
二、現代化與現代性
三、儒學現代化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