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第一章 1949?1953年:中蘇同盟的形成
第一節(jié) 毛澤東第一次出訪莫斯科
第二節(jié) 中蘇關系進入“蜜月期”
第三節(jié) 中蘇友誼中的齟齬和矛盾
第二章 1954一:1955年:中蘇關系的進一步發(fā)展
第一節(jié) 1954年赫魯曉夫首次訪問北京
第二節(jié) 第一次臺海危機與中蘇利益沖突
第三節(jié) 蘇聯人在中蘇同盟中的領導者心態(tài)
第三章 1956年:蘇共二十大召開與中蘇裂痕產生 一
第一節(jié) 蘇共二十大的非斯大林化
第二節(jié) 毛澤東對斯大林的評價
第三節(jié) 米高揚出席中共八大
第四節(jié) 波匈事件與中蘇兩黨反應
第四章 1957年:中蘇兩國頻繁的高層交往
第一節(jié) 周恩來總理出訪蘇聯、東歐
第二節(jié) 北京隆重接待伏羅希洛夫元帥
第三節(jié) 米高揚杭州通報“倒赫事件”
第四節(jié) 中蘇簽訂國防新技術協(xié)定
第五節(jié) 毛澤東第二次莫斯科之行
第五章 1958年:中蘇之間未能實現的軍事合作
第一節(jié) 蘇聯請求建立長波電臺問題
第二節(jié) 蘇聯提議建立聯合艦隊問題
第三節(jié) 赫魯曉夫第二次訪問北京
第四節(jié) 第二次臺海危機與蘇聯的反應
第五節(jié) 美制“響尾蛇”導彈風波及其影響
第六章 1959年:中蘇關系繼續(xù)惡化
第一節(jié) 赫魯曉夫影射攻擊中國內政
第二節(jié) 蘇聯撕毀中蘇兩國核技術協(xié)定
第三節(jié) 彭德懷事件的“蘇聯因素”
第四節(jié) 中印邊界沖突與赫魯曉夫介入
第七章 1960年:“壓不了也壓不倒”的中國共產黨
第一節(jié) 赫魯曉夫把毛澤東比喻為“舊套鞋”
第二節(jié) 中共紀念列寧誕辰90周年
第三節(jié) 蘇共在布加勒斯特會議上設“陷阱”
第四節(jié) 蘇聯專家成為中蘇政治斗爭犧牲品
第五節(jié) 8l國共產黨代表會議與《莫斯科聲明》
第八章 1961?1964年的中蘇關系:緩和與逆轉
第一節(jié) 1961年中蘇關系改善曇花一現
第二節(jié) 蘇共二十二大召開與中蘇爭執(zhí)再起
第三節(jié) 7萬中國新疆邊民逃亡蘇聯事卜
第四節(jié) 蘇美合謀阻撓中國成為核國家
第五節(jié) 沒有勝利者的中蘇大論戰(zhàn)
第九章 1964?1965年:中蘇關系改善失去機會
第一節(jié) 蘇聯國防部部長提出“推翻毛澤東”
第二節(jié) 中共評價赫魯曉夫下臺是件大好事
第三節(jié) 毛澤東發(fā)誓要與蘇共公開論戰(zhàn)一萬年
……
第十章 1966?1968年:“文化大革命”前期的中蘇關系
第十一章 1969年的中蘇邊界戰(zhàn)爭:緣起與結果
第十二章 1970?1976年:“文化大革命”后期的中蘇關系
第十三章 1977?1979年:后毛澤東時代的中蘇關系
第十四章 1980?1990年:中蘇關系實現正?;?br />第十五章 1991?1992年:中蘇關系向中俄關系過渡
第十六章 1993?1999年:中俄戰(zhàn)略協(xié)作伙伴關系的構建
第十七章 2000?2007年:新世紀之初中俄關系繼續(xù)發(fā)展
附錄一:主要參考文獻
附錄二:圖片來源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