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漁( 1611 — 1680 )初名仙侶,后改名漁,字謫凡,號笠翁。生于雉皋(今江蘇如皋)。明末清初文學家、戲曲家。18歲,補博士弟子員。后居于南京,把居所命名為“芥子園”,并開設(shè)書鋪,編刻圖籍,廣交達官貴人、文壇名流。著有《凰求鳳》、《玉搔頭》等戲劇,《肉蒲團》、《覺世名言十二樓》、《無聲戲》、《連城壁》等小說,與《閑情偶寄》等書?!堕e情偶寄》是他主要的對自己的生活所得所聞見的事物的總結(jié)性的書。包含有對戲曲的看法,批評。從舞臺的實際出發(fā),注重戲曲的結(jié)構(gòu)、中心事件的選擇安排等,是中國戲曲批評史上,重要的著作之一。其中,還涉及到生活中的如飲食、作臥等方面的審美感受?!扼椅虃髌媸N》劇目為《奈何天》、《比目魚》、《蜃中樓》、《憐香伴》、《風箏誤》、《慎鸞交》、《凰求鳳》、《巧團圓》、《玉搔頭》、《意中緣》。中文書目:《李漁全集》(德)馬漢茂(Helmut Martin)輯,臺北成文出版社,1970《李漁全集》浙江古籍出版社,1991《覺世名言十二樓》(清)李漁著 江蘇古籍出版社,1991 ISBN 7-80519-3335-5/I.75《十二樓》(清)李漁著 中華書局,2004 ISBN 7101035329《無聲戲》(清)李漁著,中華書局 2004 ISBN 7101035485《閑情偶寄圖說》上下二冊。(清)李漁著,山東畫報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