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哲學中國哲學漢唐巴蜀易學研究

漢唐巴蜀易學研究

漢唐巴蜀易學研究

定 價:¥35.00

作 者: 金生楊 著
出版社: 巴蜀書社
叢編項:
標 簽: 中國古代哲學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807520306 出版時間: 2007-08-01 包裝: 平裝
開本: 0開 頁數: 464 字數:  

內容簡介

  《漢唐巴蜀易學研究》是有史以來第一部全面系統而深入地研究西漢至唐末五代時期巴蜀易學成就的專著。本書分為緒論、正文、附錄三個部分。緒論為“巴蜀易學概說”,對巴蜀易學的發(fā)展歷程、特征和淵源三個方面作了全面的探索。文中將巴蜀易學分為七個發(fā)展階段,總結出巴蜀易學的八大特征,同時從多個角度分析探討了巴蜀易學的淵源。正文部分共分五章,分別對西漢、東漢蜀漢、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前后蜀時期的巴蜀易學作了條分縷析的研究。其中不僅對傳統易學中的學術大家如蜀才、何妥、李鼎祚等,易學情況如今古文易學、象數義理易學作了分析,而且還將屬于“易外別傳”的一些易學大家,如揚雄、衛(wèi)元嵩、宗密、彭曉等人物的易學成就也納入了分析探討的范疇,甚至一些對易學影響較大的非易學專長的人物如諸葛亮、陳子昂等也納入其中。全文涉及儒、釋、道三家,經、史、子、集各部人物及著作,內容豐富多彩。書末附錄部分為“漢唐巴蜀易學人物、著述表”,將漢唐可考的易學人物及其著述清晰地以表格形式列出。該書是作者在全面系統梳理漢唐巴蜀易學文獻,輯錄佚文及評論等資料,并逐一整理分析的基礎上完成的,具有扎實的文獻學功底。全書注重現有研究的成果,在每一章節(jié)前都有研究情況的介紹;同時注重創(chuàng)新,每一章節(jié)都有作者深思獨到的新見解.本書不但注重巴蜀文化的特色和內涵,力圖把握巴蜀學術發(fā)展的清晰脈絡,找出巴蜀易學發(fā)展的規(guī)律,同時又將巴蜀易學納入全國學術,尤其是全國易學發(fā)展的大背景中,從而較全面地展示出巴蜀易學在全國易學、易學發(fā)展史中的獨特地位和突出貢獻。本書可供易學、學術史、蜀學研究者和愛好者參考。

作者簡介

暫缺《漢唐巴蜀易學研究》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緒論 巴蜀易學概說
 第一節(jié) 巴蜀易學的發(fā)展歷程
 第二節(jié) 巴蜀易學的特征
 第三節(jié) 巴蜀易學淵源
第一章 西漢時期的巴蜀易學
 第一節(jié) 文翁興學傳《周易》
 第二節(jié) 趙賓易學
 第三節(jié) 嚴遵易學
 第四節(jié) 揚雄與《太玄經》
 第五節(jié) 何武易學
第二章 東漢蜀漢時期的巴蜀易學
 第一節(jié) 今文易學的繁榮
 第二節(jié) 古文易學的興起
 第三節(jié) 通貫眾經
 第四節(jié) 諸葛亮與八陣圖
第三章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巴蜀易學
 第一節(jié) 時勢多艱與學術傳承的演變發(fā)展
 第二節(jié) 蜀才易學
 第三節(jié) 衛(wèi)元嵩及其《元包經》
 第四節(jié) 其他易學成就
第四章 隋唐巴蜀易學
 第一節(jié) 隋唐經學與易學
 第二節(jié) 何妥易學
 第三節(jié) 趙蕤與《關氏易傳》
 第四節(jié) 李鼎祚與<<周易集解》
 第五節(jié) 宗密的佛學易
 第六節(jié) 陰弘道及其他易學家
 第七節(jié) 陳子昂與易學
第五章 五代前后蜀時期的巴蜀易學
 第一節(jié) 前后蜀時期的學術環(huán)境
 第二節(jié) 孟蜀石經與毋昭裔刊板九經
 第三節(jié) 蒲乾貫《易軌》及張道古等易學
 第四節(jié) 彭曉與《周易參同契分章通真義》
附錄 漢唐巴蜀易學人物、著述表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stefanvlieg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