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部受嬉皮士文化影響甚深的作品,通篇充斥著性、暴力、毒品、烈酒、音樂等流行元素,蠱惑、迷狂、不知魘足,不是作為被販賣的時尚商標,而是指向一種致力于自毀的絕決生活,只有那些曾經有過或仍舊身處叛逆期的人,才能看清調侃反諷背后那些深陷于虛空的激情,那些無法言說的悲傷。 該書曾獲Whitebread文學獎。本書作者庫雷西1954年出生于英國肯特郡,巴基斯坦移民后裔,大學主修哲學,他曾經只是英國皇家劇院卑微的領位員,后來卻成為該劇院的常駐作家,某種程度上,他是繼薩爾曼·拉什迪之后在世界文壇成就重大影響的亞裔作家。本書為其最重要的文學作品之一。對于小說的主人公克里姆來說,一切都可以追溯到父親的離家出走。這個做了近二十年英國公務員的印度父親,似乎比他剛滿十七歲的兒子還要渴望更多的生活,不惜將后半生全部押在情人伊娃身上。甚至連克里姆自己都無法不愛伊娃所代表的冷酷卻有趣的人,相比之下,母親試圖掩飾千瘡百孔生活的種種舉動愚蠢而羸弱,那種善良謙恭的乏味恰是被拋棄的最終注腳。小說以其獨特的內斂敘述暗示了“無父”在克里姆生命中烙下的鴻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