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緒論
第一章 地下水的化學成分
1.1 水的結構與性質
1.1.1 水分子的內部結構
1.1.2 水分子間的聯(lián)接與排布
1.1.3 水的特異性質
1.2 地下水的化學成分
1.2.1 概述
1.2.2 無機物組分
1.2.3 有機物組分
1.2.4 氣體成分
1.2.5 微生物成分
1.3 地下水質的綜合指標及圖形表示
1.3.1 地下水質的綜合指標
1.3.2 水質分析結果的可靠性檢驗
1.3.3 水化學成分的圖形表示
第二章 地下水化學成分的形成作用
2.1 化學熱力學基礎
2.1.1 熱力學狀態(tài)函數(shù)與平衡判據(jù)
2.1.2 各種形態(tài)物質化學勢的表達式
2.1.3 化學反應與平衡
2.1.4 平衡常數(shù)的計算
2.1.5 非理想性的校正
2.2 溶解/沉淀作用
2.2.1 地下水系統(tǒng)固體物質的組成
2.2.2 溶解/沉淀作用及其對地下水化學成分的影響
2.3 碳酸平衡
2.3.1 c02一H20體系
2.3.2 碳酸鹽的溶解平衡
2.3.3 其他離子的影響
2.3.4 方解石和白云石的非全等溶解
2.4 氧化還原反應與平衡
2.4.1 基本概念
2.4.2 氧化還原強度及水的穩(wěn)定場
2.4.3 pE(Eh)—pH圖
2.4.4 地下水系統(tǒng)的氧化還原條件及其影響因素
2.5 吸附解吸及離子交替吸附作用
2.5.1 固體表面的電荷
2.5.2 離子交替吸附作用
2.5.3 等溫吸附方程
第三章 化學元素在地下水中的遷移
3.1 水動力彌散現(xiàn)象及機理
3.1.1 水動力彌散現(xiàn)象
3.1.2 彌散現(xiàn)象的機理與幾個相關的概念
3.2 彌散通量與彌散系數(shù)
3.2.1 彌散通量
3.2.2 彌散系數(shù)
3.2.3 通過一維彌散實驗綜合成果分析彌散系數(shù)
3.3 水動力彌散方程
3.3.1 彌散方程的推導
3.3.2 關于源匯項
3.4 定解問題的類別與定解條件
3.4.1 溶質運移定解問題的類別
3.4.2 關于溶質條件(c)的定解條件
3.5 簡單問題的解析解
3.5.1 半無限含水層中的一維問題
3.5.2 瞬時點狀注入示蹤劑的二維彌散問題
3.5.3 連續(xù)點狀注入示蹤劑的二維彌散問題
3.5.4 徑向彌散
第四章 同位素水文地球化學
4.1 同位素基本理論
4.1.1 地下水中的同位素及分類
4.1.2 同位素組成及其表示方法
4.1.3 同位素分餾
4.2 天然水的氫氧穩(wěn)定同位素組成及應用-
4.2.1 大氣降水
4.2.2 海水
4.2.3 地下水的同位素成分
4.2.4 氫氧穩(wěn)定同位素在水文地質研究中的應用
4.3 放射性同位素及地下水定年
4.3.1 放射性衰變定律
4.3.2 放射性氚
4.3.3 14C定年
4.4 地下水污染研究中環(huán)境同位素方法的應用
4.4.1 氮同位素及地下水的氮污染
4.4.2 硼同位素的應用
4.4.3 14C、14Cl及含氯有機物的污染
4.4.4 垃圾填埋場淋濾液及氣體的同位素特征
第五章 地下水污染
第六章 水文地球化學模擬
參考文獻
附錄I
附錄II
附錄III
附錄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