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在充分說明了“道體、道德”后,直以“道用”開發(fā)展現出了極高的、幾乎完全不同于西方的哲學睿智。這是中國文化了不起的瑰寶。《老子》一書堪稱我國古代文化瑰寶。它在充分說明了“道體、道德”后,以“道用”之闡發(fā)展現了極高的、完全不同于配方的哲學睿智。但是由于中國兩三千年前,著作都是寫在“竹簡”上,再以繩子串連,一旦繩子斷裂,竹簡就會散落失序,難以復原。而具有八十一章的流通古版《老子》,雖然幾乎句句精彩,但音節(jié)文義卻多錯雜。因此,作者以為,《老子》一書,必定發(fā)生過類似編繩斷裂,竹簡散落的劫運。這種情形,使得讀者在理解上超乎原本應有的難度。此外,作者還發(fā)現,《老子》書中,有些文句,與老子的沖和慈愛精神,大相徑庭,懷疑是后人有意無意加進去的。有鑒于此,作者根據自己對老子的理解,另外參考了帛書《老子》、竹簡《老子》、幾種不同的流通古版《老子》與數十篇有關老子的論文,撰寫了《老子重編》,目的在于“還《老子》思想本來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