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哲學美學魏晉南北朝的感物美學

魏晉南北朝的感物美學

魏晉南北朝的感物美學

定 價:¥26.00

作 者: 李健
出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文學理論

ISBN: 9787500465256 出版時間: 2007-12-01 包裝: 平裝
開本: 32 頁數(shù): 308 pages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感物”是一個關于文學藝術創(chuàng)造與審美體驗發(fā)生的概念。它描述的是文學藝術創(chuàng)造過程中人與對象的自然、自由的感應現(xiàn)象。正是這自然、自由的感應導致文學藝術創(chuàng)造和審美體驗的發(fā)生?!案形锩缹W”是探討文學藝術審美創(chuàng)造和審美體驗的發(fā)生之學,其著重點是文學藝術創(chuàng)造的發(fā)生。魏晉南北朝是中國古典感物美學的成熟與定型時期,它在以下幾個方面完成了感物美學的成熟與定型:第一,“感物”的創(chuàng)造觀念的完善。這一時期的美學家們普遍認同感物的自然、自由的感應特征,看重這一理論對文學藝術創(chuàng)造的意義。第二,“物”的充實與獨立。無論是自然風物還是現(xiàn)實境遇、社會人事以及人的身體,它們都是獨立的,具有獨立的審美價值和審美意義。第三,探討了感物的最基本的方式與類型,生成了玄覽(虛靜)、應感、神思等古典感物的方式和“情以物興”(感物興情)、“物以情觀”(托物寓情)等古典感物的類型,并且深入探討了感物的方式與“象形”(創(chuàng)造形象、意象、意境)的關系。第四,探討了這些感物的方式、類型所具有的審美創(chuàng)造價值。第五,催生了人的自然、自由的生命體驗和審美體驗的本性,將人導向自然、自由的創(chuàng)造之域,最終實現(xiàn)人的生命體驗和審美體驗的超越。魏晉南北朝的感物美學是中國古典美學的重大收獲。魏晉南北朝的感物美學的發(fā)展也呈現(xiàn)出鮮明的層次性。魏晉時期,自然開始覺醒,但是,這覺醒的度在每個人的身上表現(xiàn)都不一樣。在阮籍、嵇康的身上,自然的覺醒呈現(xiàn)出一種矛盾的傾向,這導致他們的感物美學也是矛盾的,一方面強調(diào)自然具有獨立的審美意義,另一方面又擺脫不開先秦兩漢時期的教化觀念。從陸機開始,只是強調(diào)自然獨立的審美價值和審美意義,強調(diào)人與自然風物的自然、自由的感應,而忽略了人與現(xiàn)實境遇、社會人事和人的身體的自然、自由的感應;劉勰的感物美學一方面肯定了自然風物具有獨立的審美價值和審美意義,它能夠與人產(chǎn)生自然、自由的感應,另一方面也認識到現(xiàn)實境遇、社會人事乃至人的身體與人的感應,同時,他又重提儒家的“言志”與教化。只有鐘嶸拋棄了傳統(tǒng)的儒家教化觀念,在高揚自然風物獨立的審美價值和審美意義的同時,又強調(diào)現(xiàn)實境遇、社會人事和人的身體與人的自然、自由的感應。至此,中國古典感物美學成熟與定型。

作者簡介

  李健,男,安徽宿州人。1964年8月出生。文學博士,博士后。1986年7月畢業(yè)于阜陽師范學院中文系,獲文學學士學位;1987年9月至1988年7月,在復旦大學中文系學習,修完中國文學批評史專業(yè)主要碩士課程;1993年晉升為講師;1998年晉升為副教授;2002年6月畢業(yè)于暨南大學中文系文藝學專業(yè),獲文學博士學位;同年9月,進入北京師范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博士后流動站,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3年晉升為教授?,F(xiàn)任深圳大學文學院教授,文藝學研究中心副主任。系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學會會員,中國中外文學理論學會會員。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古典文藝學、文藝美學,研究重點為中國古典文藝學、美學范疇。先后在《文學評論》等刊物發(fā)表學術論文60余篇;出版《比興思維研究》等學術專著4部;承擔“三曹詩學與中國古典詩學精神”等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5項。長期以來,一直從事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學工作,任教主要課程為文學概論、中國古代文論、美學、文藝美學、中國古典詩學范疇研究、中國古代文學等。

圖書目錄

第一章 緒論:先秦至魏晉南北朝感物美學的發(fā)展
 第一節(jié) 問題的提出:感物與感物美學
 第二節(jié) 感物的哲學基礎
 第三節(jié) “感于物而動”:《樂記》的感物本質(zhì)
 第四節(jié) 漢代的元氣和神學自然觀對感物美學的催生
 第五節(jié) 先秦兩漢的感物主流:“感于哀樂,緣事而發(fā)”
 第六節(jié) 魏晉南北朝:感物作為一種美學理論的定型
第二章 聲與情的膠合:阮籍的感物美學
 第一節(jié) 阮籍的名教本相
 第二節(jié) 音樂與自然
 第三節(jié) 音樂的移風易俗的本質(zhì)
 第四節(jié) 樂與悲哀
第三章 聲與情的疏離:嵇康的感物美學
 第一節(jié) 嵇康的“自然”心態(tài)
 第二節(jié) 聲與情的分離
 第三節(jié) 情在先,聲附情
 第四節(jié) 音樂與風俗
第四章 “睹物象以致思”:衛(wèi)恒的感物美學
 第一節(jié) 象形:天人合一與書法(文字)創(chuàng)造
 第二節(jié) “勢和體均”:書法創(chuàng)作體驗的玄奧性
 第三節(jié) 佇思:書法創(chuàng)作的虛靜之思
第五章 “悲落葉于勁秋,喜柔條于芳春”:陸機的感物美學
 第一節(jié) 意、物、文關系之辨析
 第二節(jié) “物”的獨立:感物定型的必經(jīng)之途
 第三節(jié) “玄覽”:通往感物的方法
 第四節(jié) 應感:陸機定型的感物方式
第六章 “應會感神”:宗炳的感物美學
 第一節(jié) 復合人格與山水旨趣
 第二節(jié) “含道哄物”與“澄懷味象”
 第三節(jié) “應會感神,神超理得”
 第四節(jié) “萬趣融其神思”
第七章 謝赫的感物美學
 第一節(jié) “應物象形”:“物”之意義之拓展
 第二節(jié) “骨法用筆”:一種審美體驗的凝聚
 第三節(jié) “氣韻生動”:繪畫感物的自由象征
第八章 劉勰的感物美學
 第一節(jié) “人稟七情,應物斯感”:天人合一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的呈現(xiàn)
 第二節(jié) “感物吟志,莫非自然”:詩歌本質(zhì)的自由“綻出”
 第三節(jié) “詩人感物,聯(lián)類不窮”:感物的“神思”特征
 第四節(jié) “情以物興”,“物以情觀”:自然與情感的雙向互動
第九章 “氣之動物。物之感人”:鐘嶸的感物美學
 第一節(jié) 傳統(tǒng)感物的詩意回歸
 第二節(jié) “物”:自然風物與現(xiàn)實境遇
 第三節(jié) 陳詩展意,長歌騁情:感物的終極超越
第十章 結(jié)語:中國古典感物美學的律動
 第一節(jié) 魏晉南北朝感物美學小結(jié)
 第二節(jié) 魏晉南北朝之后中國古典感物美學的發(fā)展
 第三節(jié) 中國古典感物美學的現(xiàn)代性拓展
 第四節(jié) 中國古典感物美學與當下的文學藝術創(chuàng)造
參考文獻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stefanvlieg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