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是中國古代儒家的一部重要經典,成書于戰(zhàn)國初期,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墩撜Z》以記言為主,故稱語。論是論纂的意思。《論語》成于眾手,記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傳弟子,也有孔門以外的人,但以孔門弟子為主。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魯國人,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 孔子思想體系的核心概念是“仁”?!叭省钡淖詈唵伪硎鼍褪恰皭廴恕保磳θ俗鹬睾陀型樾?。孔子把以“仁”為核心的倫理道德思想貫徹到政治領域,提出“仁政”的學說。提出富民、惠民的主張。反對一味使用嚴刑峻法,而要先用嚴格的道德標準要求自己、以身作則,通過道德感化搞好政治。 在天道觀上,孔子不否認天命鬼神的存在,但又對其持懷疑態(tài)度,主張“敬鬼神而遠之”。相對于天命而言,孔子更加注重人事,強調人的主觀努力,把探討和解決人世間的實際問題放在優(yōu)先地位。從總體上說,孔子是尊重理性、否定迷信的,這一特點對數千年以來中國人的思想和精神產生了重大影響。 《論語》雖然只是孔子的言論和他與弟子們對話的輯纂,問或有對孔子生活片斷的記錄,缺乏嚴密的邏輯和完整的體系,然而,《論語》靈活的編纂形式事實上使該書的表現內容大為增加,多方位、多視角地體現出了孔子的思想、性格、才能、趣味及其所處的生活環(huán)境和時代背景,有利于讀者全面、準確地了解孔子及其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