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云門宗的繼承人之一,馮學成居士不僅具有卓越的禪宗功底,對云門宗乃至禪宗五宗的歷史均是如數家珍,因此這部云門史話,不僅層次清晰地概括了云門宗三百年的歷史和禪宗各家相互融合的過程,對比和分析了這三百年間禪宗五家此消彼長的形勢和原因,對歷代云門大師和他們的公案,更是具有個人的見地和提持。是迄今為止了解云門宗及至禪宗歷史最有份量的著作。本書看點:云門宗是禪宗五家七宗之一,以開山祖師云門文偃禪師(864—949)而得名。云門宗宗風陡峻,以簡潔明快、不可擬議的手法破除參禪者的執(zhí)著,返觀自心。云門宗既不像臨濟那樣棒喝峻烈,也不像曹洞宗那樣丁寧綿密,而是以激烈言辭,指人迷津,剿絕情識妄想。馮學成居士編寫的這部《史話》,將云門綱宗的精髓發(fā)揮得淋漓盡致,只要細細品味,自然得入堂奧。讀者對象:對中國傳統文化和佛教文化有興趣的讀者。從云門文偃大師所承襲的雪峰義存禪師圓寂之年(908)起,到南宋雷庵正受禪師圓寂之年(1208)止,云門宗經歷了五代、北宋、南宋三朝整整三百年。在這三百年中,云門宗內出現了大量出類拔萃的高僧大德,如著名的香林澄遠、德山緣密、智門光祚、洞山曉聰、圓通居訥、大覺懷璉,以及蘇軾被視為其轉世的五祖師戒,暢說古今、會通三教的明教契崇,編撰《建中靖國續(xù)燈錄》的佛國惟白。著有《頌古百則》的雪竇重顯,更是將云門宗推向了頂峰;而佛印了元與蘇東坡的友誼,則被千年禪林傳為佳話。宋王朝對云門大德們的推崇,也可謂到了至尊至貴的地位。然而正是由于這種推崇,以后云門宗的重心,便由山林轉到了都市,由粗布麻衣,轉為紫衣磨衲。這樣,就將云門祖師們當年“忘餐待問,立雪求知,困風霜于七十年間,涉南北于數千里外”這種真參實證、刻苦求知的寶貴精神逐漸淡化,甚至遺失了!到了南宋滅亡,云門宗也隨之燈焰息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