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來在重慶前后計九個年頭。在這期間,他對黨、對人民的貢獻是多方面的。同時,自周恩來逝世三十多年以來,不同類型的藝術作品——尤其是影視作品多有反映。誠如我當年寫電視連續(xù)劇《長征》的時候,長征的每一個階段、每一個重點戰(zhàn)役幾乎都有所反映,但沒有一部全方位反映長征的電視連續(xù)劇。經與金沖及、馮蕙、廖心文、黃允升以及李準、仲呈祥、李碩儒等協(xié)商:一、全方位反映周恩來在重慶的戰(zhàn)斗生活。換言之,在這九年期間,周恩來在延安以及其他地方的活動,略述或不述;二、全劇筆觸的核心是,周恩來的人格魅力。為此,他在重慶期間指導黨的地下工作、與中統(tǒng)和軍統(tǒng)斗法等所顯示出的機警、靈活的膽識就從略了。簡之,《周恩來在重慶》所承載一一或曰要達到的主要目的,就是讓今天的中國共產黨人學習周恩來的高尚品德?!吨芏鱽碓谥貞c》所寫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幾乎都是真人真事(只有鋼琴家羅瑩、畫家張文等是虛構的)。但是,我在描寫這些所謂真人和真事的時候,是按照大事不虛、小事不拘的創(chuàng)作原則加以藝術化處理的。換言之,劇中所鋪陳的歷史背景是藝術化了的典型環(huán)境,所描寫的歷史真人完全是藝術化的典型人物。因此,劇中所寫的歷史事件不是史學家用史學思維審視的結論,而是我個人用獨有的藝術視角審美化了的歷史;同樣,周恩來等人物形象雖是確有其人的歷史人物,但他們是經過我的藝術化地再創(chuàng)造,完全變成了典型化的藝術人物。我希望未來的觀眾、評論家們,對《周恩來在重慶》所寫的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不能站在史學家的立場上求全責備。這是為藝術創(chuàng)作規(guī)律所決定的。電視連續(xù)劇《周恩來在重慶》沒有重慶市委宣傳部、重慶電視臺的支持是完不成的。其中:何事忠、易飛先、劉舜發(fā)、黃曉東、劉健、李廷勇、易士涌、張民等同志出力很多。同時,中央文獻研究室的金沖及、馮蕙、廖心文、黃允升以及楊偉光、李準、仲呈祥、李碩儒、丁振海、鄭伯農、王兆海等同志貢獻了他們的智慧。我還要說及的是:何靜修是我的恩師之一,他病了,依然幫我出主意,送我有關的參考書。另外,黃如論先生一直關注我的創(chuàng)作。這次在寫作《周恩來在重慶》的過程中給予了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