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二十一世紀來臨的時候,我還是一個十八歲的少年,當時我沒有電腦,還在用筆寫作,那時我很瘦,懷抱著詩歌理想四處亂竄地跑了一些城市。現在我已經很胖了,并且呆在一個地方特別不愿意動。我是說,從我十八歲開始寫下的這些文字,如今它們變成一本書,被你們看到了。
這些文字起初是記錄在一張張零散的稿紙上的,其中有幾頁被隨意丟掉或因為少年時期不穩(wěn)定的流離生活疏忽掉了。而當我試圖拾掇整理它們時,我才恍然發(fā)現,彼時的一切都已離我而去了,許多人事已模糊得需要辨認。時間賦予了我們同一事物的另外的含義。
本書在初稿的基礎上未做太多修改,只是后來在人物和空間的敘述上調整了幾次。我從未想刻意地讓人記住什么,也沒有直接地反映什么社會現象。通過文字去撫摸生活,觸及我們內心隱秘而空虛的小小角落,因為我們本就是隱秘而空虛的,這些隱秘和空虛終將像暗示一樣歸還于我們。這便是我的文學。如果有些地方你感覺閱讀艱澀,可以直接跳過。就像促膝而談的老朋友一樣,但愿你我可以通過這次書寫彼此慰藉。
同時,這本書獻給榕兒以及不再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