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是一個多民族的邊疆省,共有二十四種少數民族,占全省總人口的三分之一,分布地區(qū)占全省總面積三分之二以上。自古以來,云南各族人民開拓著祖國西南邊陲,創(chuàng)造了悠久的民族歷史文化,留下了卷帙浩繁的古籍,成為中華民族文化遺產寶庫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少數民族古籍,包括歷史、語言、文學、哲學、藝術、宗教、天文、歷算、地理、醫(yī)藥、美術、生產技術等,范圍很廣,種類很多。但由于歷史的原因和特殊的地理條件,各少數民族不僅在社會經濟的發(fā)展上不平衡,呈現歷史發(fā)展階段的多樣性和差異性,而且在繼承和保存民族古籍的方法上亦有顯著的不同。有的民族創(chuàng)造了文字,譜寫了本民族光輝的歷史;有的民族雖沒有自已的民族文字,但他們用口碑方法,世代言傳口授,從而保存了自己的民族文化遺產,這些都是研究歷史、民族學等不可多得的寶貴材料。鑒于歷史的原因,各民族的古代文化,往往有精華與糟粕并存的現象,但為了有助于研究工作,在翻譯整理過程中,我們保持了各少數民族古籍的原貌,希望讀者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進行科學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