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80年代以后,中國法學界也掀起了法律文化研究的熱潮,推出了不少優(yōu)秀的作品,出現(xiàn)了陳鵬生、俞榮根、武樹臣、梁治平、賀衛(wèi)方、高鴻鈞、張中秋、劉作翔、何勤華等一批將法律文化作為自己學術研究中重要領域的學者。法律文化史研究,是繼受了法律史研究和法律文化研究之成果,并結合兩者的方法而出現(xiàn)的一種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它將歷史上的法律文化即歷史上出現(xiàn)的并對后世的法律發(fā)展產生重大影響的法律思想、法律制度、法律事件、法典、法學家等作為自己的研究對象,以法律是一種文化現(xiàn)象、法律的產生和發(fā)展是社會進化至一定階段的經濟、政治、宗教、道德、文學藝術等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之立場和方法來展開自己的研究,并闡述作為文化的法律的各種內在的和外在的聯(lián)系,它是對法律史和法律文化研究的一種深化。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我國學術界出版的幾部著作如梁治平的《尋求自然秩序中的和諧——中國傳統(tǒng)法律文化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張中秋的《中西法律文化比較》(南京大學出版社1991年版)、武樹臣的《中國傳統(tǒng)法律文化》(北京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等中,就已經花了大量的篇幅研究中外歷史上的法律文化。而在何勤華的《法律文化史論》(《法學》1996年第10期)一文中,則明確提出了“法律文化史”的概念,闡述了其內涵,并力倡以此種視角和方法來克服法律制度史、法律思想史等單獨研究的缺陷,對法律史進行全方位的深入的研究。本著涓涓小溪能匯成大海、粒粒細沙將壘起高山的學術探索精神,我們著手編輯《法律文化史研究》(多卷本)學術叢書,試圖為中國學術界的法律文化史研究開辟一個發(fā)表成果的園地,提供一個學術積累的載體。本書每年出一卷,主要刊登我國學術界尤其是中青年學者在法律文化史研究領域中的原創(chuàng)性成果。我們希望《法律文化史研究》成為我國法律史學界學人的又一位良師益友,并為中國法律學術的發(fā)展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