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的21世紀,跨國消費成為現代國際社會日益普及的一種社會現象,并隨全球化趨勢的增強而更加紛繁復雜。世界各國由于經濟水平、政治制度、文化因素、民族傳統、風俗習慣、歷史淵源、倫理觀念、意識形態(tài)、社會性質和地理環(huán)境等方面的不同,導致各國實體法關于涉外消費者保護的規(guī)定千差萬別,特殊性規(guī)則層出不窮。因此在跨國消費者保護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產生法律沖突,從而誘發(fā)了許多國際私法問題,諸如涉外消費案件的管轄權問題、法律適用問題以及涉外消費案件判決的承認與執(zhí)行問題等。加之高新科技的飛速發(fā)展和網絡技術的日益普及,消費者的經濟弱勢地位更加明顯,其合法權益經常遭受不法商人的侵害。因此,保護涉外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是當今世界各國政府及法學界正面臨的一個嶄新的課題。深入探討和研究涉外消費者保護法及其立法體系,對于維護涉外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促進對外貿易的發(fā)展,繁榮國際民商事交往,具有深遠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本書運用比較方法和實證分析方法對跨國消費者保護的歷史發(fā)展、統一化進程和法律沖突及其解決對策等問題作了比較全面、深入的研究。本書共三編七章。第一編分兩章,主要從考察世界各國消費者保護立法的演變歷程入手,透視了涉外消費者保護法的發(fā)生機制,涉外消費者保護的直接動因和方式,探討了涉外消費者保護法的概念、性質、淵源、原則、特點、基本內容、調整對象和價值取向等,并分析了涉外消費者的法律界定、權利及其爭端解決機制。并著重對涉外消費者保護法的統一化進程作了理論的、實踐的和歷史的考證,闡述了聯合國、歐盟、國際消費者組織聯盟和海牙國際私法會議等全球性或區(qū)域性國際組織在統一涉外消費者保護法中的突出貢獻及取得的階段性成果。第二編分三章,該編主要通過對世界各國國內立法關于消費者保護的不同具體規(guī)定進行系統的比較研究,分析了各國在消費者保護政策、消費合同、產品責任、教育消費、旅游消費、網絡消費、消費訴訟以及廣告、服務、價格、商標等領域的不同規(guī)定,并指出其差異中也存在著強勁的統一化走勢。在重點揭示跨國消費者保護存在法律沖突具體表象的同時,從涉外消費合同案件、涉外消費侵權案件和網絡消費案件三個維度,闡析了跨國消費者保護的管轄權、法律適用的理論和實踐及其相關問題。第三編分兩章,主要在闡述我國消費者保護立法的歷史淵源、法律現狀、立法缺陷和歐美影響等的基礎上,指出我國消費者權益的保護正處于內憂外患的緊急關頭、創(chuàng)建和完善我國涉外消費保護立法體系已成為當務之急。著重分析和探討了建立有中國特色的涉外消費者保護法律制度必須明確的幾個問題,并提出我國涉外消費者保護法律體系框架的初步設想,探究我國融人涉外消費者保護法統一化進程的可能性和現實性,為我國涉外消費者保護立法體系的完善提出若干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