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詞體是俄語中一個重要的語法范疇。俄語動詞的體理論是俄語語法中一個最有難度、最有爭議,也是最沒有得到徹底研究的領域之一。而要正確地理解和使用體,就必須結合語法、語義、語用以及語篇因素,對體進行整合研究。在研究過程中將認知語法理論、指稱理論、言語行為理論、禮貌理論以及相關的研究方法結合起來。本文指出,動詞體范疇具有民族性、闡釋性、復合性、模糊性、歷史性特征。完成體和未完成體構成否定對立關系,其中完成體是對立中的標記成分。體是一個詞形變化范疇,對于體偶對動詞來講,它們是同一個動詞的不同詞形,而不是兩個不同的詞。動詞體是一個語義豐富的范疇。在體的理解和使用申起統(tǒng)領作用的是體的常體意義。體的常體意義具備層面性和多特征性。體的常體意義研究經過了特征法、隱喻法和語義法等探索途徑。通過不同方法獲得的常體意義之間的關系應該根據認知語言學的原型理論來協(xié)調。其中“說話人對情景闡釋的變化”應該是完成體常體意義的核心,而“界限性”、“完整性”、“開始性”等則是其原型特征。未完成體同樣具備常體意義,這些意義與過程性、次數性、概括事實性和關系性等四個特征緊密相關。在文中還結合認知語言學的理論對完成體/未完成體的對立做了更深層地探索,認為它們分別對應兩種不同的知識類型、兩種不同的時間概念化模式、兩種不同的感知圖式以及時世界的兩種不同認知方式。完成體/未完成體內涵之間的對立,昭示著體是一個豐富表達潛力的表達系統(tǒng)。動詞體不僅能夠表達純粹體貌意義,而且還與時間范疇一起表達豐富的情態(tài)一模態(tài)意義。這些具體意義的實現與動詞語義類別密切關聯。隱性語法范疇在體的選擇和理解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體的選擇并不完全嚴格按照邏輯規(guī)則,俄語中有些體形式的使用已經被成語化。文中對體選擇的詞匯限制和句法限制規(guī)則進行了描寫。體的理解和使用與指稱密切相關。名詞短語的指稱特點、動詞本身固定的指稱特征以及謂詞在語篇中獲得的二級指稱特征影響到體意義的闡釋。論文進一步指出,動詞體是一個語用范疇。觀察者形象的引入,證明了體能夠表達間接指示意義。而言語行為中的施為句則豐富了動詞時體形式的意義。完成體和未完成體的對立有時會表現在以言取效上,動詞的不同體形式會表達不同的言語行為。論文還以間接言語行為理論為背景。分析得出完成體有增強語力的功能,而未完成體則具備緩和語力的功能。通過分析說話人、受話人、被祈使執(zhí)行行為、祈使行為之間的關系。描述命令式中動詞體形式的選擇規(guī)則。結合禮貌理論,對動詞體形式表達的禮貌做了闡釋。體的對立還體現在語篇層面上。在敘事語篇中,完成體通常執(zhí)行前景功能,而未完成體則執(zhí)行背景功能。語篇的類型和交際特點決定著動詞體形式的選擇和具體意義的分配和組合。動詞體形式對立的內涵以及相關的聯想意義可以隱喻性地折射語篇內容。體的正確理解和使用,離不開詞典的輔佐。結合當今詞典動詞釋義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體詞典編纂的一些設想。本文認為,在交際中要保證語法正確、語義合理、語用恰當、語篇關聯,在體的研究中就要將這些層面與體相關的內容整合起來。只有這樣才有可能形成一個系統(tǒng)、全面的關于體的理解和使用機制。對體從多個層面進行整合研究,會使我們清楚認識到體對立的實質,能夠對體的選擇和使用做出合理的解釋,同時對學習俄語的外國人掌握體范疇具有很大的實踐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