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導論 破解“存在之謎”的“存在論”
一、“存在”
二、“存在論”
三、“存在論”的困惑
四、馬克思“存在論”思想的現(xiàn)代闡釋
第一章 “理性存在論”及其毀滅
一、康德哲學作為“理性存在論”和“非理性存在論”的源頭
二、黑格爾對“理性存在論”的完成
三、費爾巴哈對“理性存在論”的批判
四、尼采與“理性存在論”的危機
五、海德格爾對“第一哲學”的挑戰(zhàn)
六、“理性存在論”與“非理性存在論”的兩軍對峙
第二章 馬克思哲學的創(chuàng)立與傳統(tǒng)形而上學的“斷裂”
一、構筑“理性存在論”的傳統(tǒng)范式
二、傳統(tǒng)形而上學內部的“顛覆和造反”
三、傳統(tǒng)形而上學的整體“斷裂”與重建“現(xiàn)代存在論”的理論語境
第三章 “存在之謎”的解答:“理性存在”向
“社會存在”的本體轉換
一、“國家之謎”的消除
二、“歷史之謎”的破解
三、“人之謎”的揭示
四、“存在之謎”的解答
五、馬克思創(chuàng)建“社會存在論”的現(xiàn)代啟示
第四章 “社會存在論”的研究方法:對象性邏輯與非對象性邏輯
一、總體性邏輯
二、結構化解析
三、無意識破譯
四、文化批判
五、語義分析
六、理解模式
第五章 “社會存在論”:一種重建歷史唯物主義的現(xiàn)代假說
一、盧卡奇的最初嘗試
二、哈貝馬斯的理論抱負
三、現(xiàn)代反思與重建
四、一個例證:評價尺度的“社會存在論”解釋
附錄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