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多年前的清朝同治年間,陜甘回民為求生存與統(tǒng)治階級進行了十余年頑強不息的抗爭,他們被殘酷殺戮近百萬人,被趕出家園以至國門時,只剩下兩千余人。到今天,成為在中亞地區(qū)繁衍派生保持著關隴民風民俗,講清末陜甘方言,大約二十余萬人的東干族。百余年來,他們東望西省,日夜思念著自己的故鄉(xiāng)。流年似水,物是人非,當中亞“陜西村”東干族的兄弟們重返故土,輕撫西安古城墻西大門的時刻,怎能不讓我們與他們相擁而泣,熱淚橫飛?一百多年前的那場民族浩劫,并不是什么所謂的“回亂”,“回漢仇殺”,而是統(tǒng)治階級挑動民族矛盾,宣揚實施“秦不留回”的屠殺政策,實質是統(tǒng)治階級對被統(tǒng)治階級的殘酷鎮(zhèn)壓,揭示了清官府,團練對回民殺戮的真相。而作品以大量的篇幅,感人至深的細節(jié)描寫了回漢人民之間和諧相處,生死相助的兄弟情誼,深刻表現了中華回族與漢族血緣至親的歷史淵源。